“把孩子当做死的”,就是有在有些教师眼中面前的学生,不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孩子,而是一台台机器——学习的机器,一件件容器——装知识的容器,一个个工具——学校和教育者谋利谋民的工具,既然是机器、容器、工具,自然不考虑人的生命因素——兴趣,情感,个性差异等,而是只是“一刀切”“机械化”“满堂灌”……
如何才能“把小孩子当做活的”呢?第一步要承认儿童是活的,要按照儿童的心理进行教育,要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根据不同的孩子的个性而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其实这就是孔子所倡导的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就是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每一个学生,这就需要在课堂上弄清楚教室里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并对每个学生提出最适当他的学习建议,找到每个学生怎么学是最有效的。作为教师,必须去观察,去了解,必须根据对学生的了解,为他们提供最适合于他们的学习方式,这对教师来说是极大的挑战。在课堂当中,必须用眼睛看每一个学生,然后给学生最适合的指导,给每个学生建议,并且都是不一样的要求。教师必须有足够的知识量,还得了解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在课堂的状态,他们的接受程度,去做他们的指导者、引导者,教师不是在教知识,而是在用最合适他的方式引导他教知识,而是教会他们如何获取知识,也就是教学生学。
考试和学生没有多大关系,主要和老师有关,仅仅通过学生的试卷了解我们老师哪些地方,把学生教懂了,哪些地方还没有懂,比如同一次考试,一个学生得了100分,另一个学生只得了20分。通过试卷,我明白了,对考100分的学生来说,指导是成功的,因为他掌握了全部的知识,而对另一个学生,教学完全失败,对他的指导基本上是无效的,这就需要更加深入细致的了解他,研究他,对他进行更富有针对性的有效指导,这就是考试对教师的意义。
那这些观点是不是就是说“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有智力障碍的学生姑且不论,那面对家庭教育出现问题的学生,教师该如何指导他们呢?有时候,我也觉得特别力不从心。“5+2=0”的观点,我不是完全认同,但是,至少5+2<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