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作有一个古老的定律,那就是:“写了再写”,今天我在标题上又加上了四个字——“改了又改”。
那么什么叫做写了再写呢?或者说写完之后如何去发现问题并进行修改呢?
第一种办法是:你要回过头来,一遍又一遍地在你开拓过的土地上反复精耕细作,并希望脑海里突然闪现的灵感的火花能够帮助你把故事写得更好。
第二种办法是:我们在再创作的具体过程中,初创故事时遵循的原理、定律和指导方针依然适用,且我们在虚构故事和现实生活中寻找生命力和戏剧性的技术手段也依然适用。
朋友们,你们觉得以上这两种办法,哪种更好呢?
作者明确告诉我们,第二种选择是正确的。尽管在初创阶段你打的是全线出击、遍地开花的游击战,不过,再写阶段却要打步步为营、层层击破的阵地战,步步为营的战法保证你不离正轨并聚焦要害。
当我们再写的时候,我们到底应该做些什么呢?
首先,“再写”决不是简单地修饰润色。润色是推敲词语、斟酌字句,让你的故事读起来更流畅。但是它只管表面问题,相当于“美容这类的小手术”,“再写”则是指“心脏移植的大手术”,也就是大改特改。
其次,“再写”是重新雕镂体量庞大的故事要素,让故事效果更具立竿见影的直接性,情节更具波澜起伏的戏剧性。它包括人物数量、场景数量及其他要素的变更或者增删等等。
另外,当你再写的时候,你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放松心情,重新读一下你写出来的东西,看看它对你有什么影响,能给你带来什么感受。由于故事完全是有关情感的,所以你的故事一定会让你有所感受。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知道什么时候就不用再修改了呢?
有一条古老的写作规律说:当你写出的最后一稿还没有上一稿好的时候,再创作也就够了,这时即便你再写一稿也只能起负作用。
不过任何方法或者别的作家的经验,我们都只能参考和借鉴。不过我们还是要多写、多练。正如作者所说:“你写的故事越多,自然就写得越好,你只要尽你所能地下工夫,力争做到最好,然后继续前进就行了。”
另外还要跟各位读者说一下:你可以培育出一种更加简单易行、更加直来直去的方法,或者一种更加复杂、更加旁敲侧击和更加面面俱到的方法。每个作家都有不同的工作方法,你觉得什么方法适合于自己,然后坚持下去就好,但是,不要怕尝试不同的方法,这样你就能明白这些方法是否能够更容易地帮助你达到目标。
最后,我们还是要回到故事的基本要素上来,也就是:冲突(渴望+障碍)、行动、结局、情感、展示。
要注意的是,这些要素不仅要作用于故事的总体,而且要作用于每个场面。对于每个场面、每个章节,你必须处理渴望、障碍、行动和结局的问题。每个场面都是渴望和障碍这两股势力之间的斗争或对峙。每个场面都有一个结局,但这并非最终的结局,而只是一个场面的结局。换句话说,每个场面自身都是一个小故事,在每个场面的结尾处,情况都要比刚刚开场的时候更加糟糕。在故事的发展中,情势每况愈下,情节结构也随之变得复杂,直到最后的结局(胜利或者失败)。不管什么时候,我们仍然需要一而再、再而三地温故而知新。关于这几个基本要素,我们前面说过很多次,今天就不再具体说明了。有需要的朋友,请查看我之前的文章《写好故事,抓住这五个要素就够了》。
以上便是我对《小说写作教程》第八章内容的理解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20618324/3ef2b9b9d9f47ccc.jpe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