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教育思考者
知与行的关系——知与行系列1

知与行的关系——知与行系列1

作者: 万能的船长 | 来源:发表于2017-07-17 22:51 被阅读145次

不知从何时起,常能听到这句话:听了很多大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但是,你发现没有?尽管这句话道出了多数人的弱点,但多数人并未因此而长进。

其实,这就是混乱了「知与行的关系」。坦率地说,作为一个普通人,这也是我常常容易陷入的误区,尽管有时因为一些还过得去的挣扎,不算太难堪。正好,经过长期的实践与思考,就此执笔,写一个小系列,供参考。


1.行是知之始

先来看一段维基百科: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本名陶文濬,因欣赏王阳明“知行合一”学说改名为知行,后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又改名为行知。他是一名中国著名教育家。

道理很简单,也很清楚:认知源于实践

当然,俗话说: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有些事可能没有亲身经历,但也通过间接的方式有所感知,比如阅读带来的间接知识。但即使如此,通过阅读获得的知识,仍然由前人的经验总结而来,仍然经过了前人的实践。所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首先得有个巨人。

就个人而言,作为认知的源头的「实践」似乎没那么重要,因为我们不可能事事亲力亲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了间接经验的世界——书籍、新闻、舆论等等。但是,认知提升也必须经由实践达成——个人认知的起点仍是实践。比如通过阅读提升认知,首先得去阅读。不过此处的「实践」不同于源头的「实践」。

用《马哲》的话说:认知从实践开始,通过实践产生感性认识,进一步形成理性认识。这就是认知的形成过程,起点还是实践。


2.知的正确性必须经由实践检验

人们都知道这些朴素的道理:鞋子合不合脚,穿了才知道;苹果好不好吃,吃了才知道;两人合不合适,处处才知道。

所以说:经由实践可以检验认知的正确性。

正确的认知是什么?就是与事实相符的认知。也就是说,知的正确性取决于其与事实的相符程度。而要寻找事实,就必须实践。

尽管我们常常不能真的看到事实,但确认事实的过程,还是必须实践。比如确认一个新闻是否正确,比如确认一个问题的答案是否正确,也得寻找各种证据,也得进行思考,这就需要实践——尽管此「实践」不是创造我们需要确认的事实的实践。

所以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事实上,实践本身不是标准,事实才是,但必须经由实践才能创造现实,才能确认现实。所以,实践是认知与事实之间的桥梁,认知的正确性必须经由实践检验。


3.知可以指导行

知道追涨杀跌是股市大忌,就会有意避免;知道老虎的屁股摸不得,就不会去摸……这就是普通的认知对实践的指导。

毫无疑问,知道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更好,当然会有意地往那个方向努力;知道怎么做不对,怎么做不好,当然会有意避免。当然,能不能做到又是另一回事,但认知的指导性是必然的。

对于这一点,我们这一代人空前地感受强烈,因为科技带来的变化太多、太快。科学理论就是一种认知,技术则在科学指导下经由实践而形成,科学对技术的指导、对生活的影响我们有目共睹,甚至还有人说:人工智能要毁灭地球……

但也正因如此,认知的正确性尤为重要


4.知与行循环

至此,我们发现:行促成知,知指导行,知经由行形成事实得以检验,于是可以进一步修正知。因此,知与行之间,是一个循环关系。正如PDCA环,正如互联网行业常提的持续迭代。

当然,现实复杂,而且残酷,知与行之间的循环不可能一帆风顺,它们的循环沿途,也布满了坑坑洼洼。正如人们常说的:道路的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在心理学中,也有一个知与行循环。

《哈佛幸福课》提过一个ABC循环,大概如下图:

A: Affection——感情

B:Behavior——行动

C:Cognition——认知

ABC循环的大意是:ABC三者可以互相促进,也可以互相削弱。例如:当一个人有了行动,这会促进他的感情,也会促进他对自己的认知,因而进一步促进行动,于是进一步促进感情与认知,如此进入正向循环。但如果一个人不行动,这也会减弱他的感情,也会减弱他对自己的认知,于是进一步减弱行动,如此循环……

从这个角度看,知促进行,就是自我实现语言;行促进知,就是自我知觉理论,正如那句名言:Fake it, till you make it.


5.知的目的必须经由行来达成

认知是人的认知,既然是人,就会有目的,认知当然也不例外。

用古老的浑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虽然不大好听,但却道出了人的两大重量级本能——生存、繁衍。你看,这就是提升认知的目的。

自去年以来,知识变现成为所谓风口,「认知升级」成了流行语。「认知升级」是为了什么,大概就是「逆袭」二字,看起来比古人那句浑话还要吊丝。

总而言之,人提升认知,必然有其目的。

但任何目的,都要经由实践达成。这也是一个简单的大道理,可以说人尽皆知。天上掉下馅饼,你也得去捡啊;饭给到嘴边,你也得去吃啊。

不实践,就不能构建现实/改变现实,现实不改变,就不能满足人的目的。

所以,一定要实践。通往目的之路,「通往财富自由之路」,必然铺满了沉甸甸的「实践」。

相关文章

  • 知与行的关系——知与行系列1

    不知从何时起,常能听到这句话:听了很多大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但是,你发现没有?尽管这句话道出了多数人的弱点,...

  • 陶行知谈行是知之始

    关于知与行的关系,王阳明认为“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而陶行知却持相反的观点,他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 销售中的知与行!

    销售中的知与行! 阳明先生的知行合一中,知重要还是行重要呢? 很多人的答案会说行重要。 其实,知与行的关系是这样的...

  • “知行合一”是强大的思想武器

    一、知和行的关系: 1、“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件事的始与终,知行不能分为两截,它本来是一件事。 ...

  • 如何才能知行合一?

    朱熹讲知与行的关系是真知必能行,王阳明讲知与行是真知即是行。知与行在每个人的生活当中其实是同一个过程在不同进度上面...

  • 何谓“知行合一”?王阳明先生曾亲自做出过解释

    1、 知与行的关系从古至今一直在被讨论,如《尚书》中曾说:“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左传》中也说:“非知之实难,将...

  • 关于「知行合一」

    知与行的关系,究竟如何? 王阳明所提出的「知行合一」,是否真正有效? 还是,它们都错了?知与行的关系,究竟是怎么样...

  • 16良知不仅仅是良心(5)

    今天学习《传习录》徐爱录的第5条知与行是一体的。 在前面学习阳明先生的心学基本概念中已学习知与行的关系 :知是行之...

  • 知 行 合 一——临河六小新教育海门跟岗培训汇报

    王阳明先生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有知必有行,与行相分离的知,不是真知,而...

  • 行与知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行与知是一对连体双胞胎,谁也离不开谁。 一个人只有身体力行,亲...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知与行的关系——知与行系列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hgtk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