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中人》
生命在感知,人在感知,这是世界存在的根本事实。将感知作为一切事物的本质存在,将在感知作为生命及人的本质存在,一切存在就对人打开了所有的大门,人再也不会有生存时代的窘迫与尴尬,生命中人解放为感知中人。
这是本质不同的人的存在,感知中人以感知为存在目的,以感知愉悦为存在意义,以达到理性感知要求为行为依据,以构成感知环境、实现理想感知状态为己任。感知是什么?感知就是人感觉和认知到的所有事物的信息。与生命状态不同,生命状态是生命原理在运行,感知状态是感知原理在运行。是感知使事物在感知规则范围以内存在,是感知使得人作为众多类感知体中的一类存在,是感知使得人依照感知体的运行规则和规律进行活动,活动的内容和目的就是与被感知事物保持互动,存在的一切就在这种相互运动中保持存在。人就在这种存在中存在,并获得存在的愉悦。再无别的目的,为感知而存在的人获得了感知的自由,这种自由是人精神智慧的结果,是理性感知的产物,是感知世界给予人的最大馈赠。感知建立了人与物的一体关系,人与物都是物质,只是在感知运动担任各自的角色,人作为感知体和物质作为被感知体在感知运动中运行,并相互进行转换,人在这种存在和转换中获取愉悦。这样,人和物质不是利用关系,更不会导致对峙,所有事物和人处于共在的感知空间,是相互运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感知关系,绝非唯物主义的各自存在,也决非唯心主义的为我存在,人与事物是感知存在,是感知关系下的存在,两者无主次、无前后,共同为感知存在服务,目的就是感知的愉悦。在这种关系下,物性会得更充分更大幅度的表达,没有其他目的的过滤,人可以更主动更全面更无障碍地把握事物,用以获得良好的感知。而良好的感知的取得,不可能像生命选择一样具有破坏性,理性的感知行为具有建设性、循环性和整体性,这是感知目的决定的:愉悦感知就是事物的活跃、稳定、和谐和持续,这和生命的利益单方面制造结果完全不同,感知存在是人与事物相处的最佳形态。
感知存在建立了人与人的共同关系,人与人的连接是感知,不再是生命,所以,人与人的物理关系、伦理关系、情感关系以及社会关系全部改变。人与人不再是两个分别的物理中心,而成为一个共同的感知中心;人与人不再是繁衍生息的关系而是共组感知的关系,是不能分割的感知共同体;人与人不再是我与你的区别关系和情感的依从关系,我他界线被感知利益完全拆除;人与人不再是各种竞争关系而是各种互补关系,分享、共享、互享感知是社会的基本形态。人与人没有生命目的分歧,只有共同感知的利益。人与人关系的新概念建立在共同感知的基础上,每个人都是感知的材料和对象,都是共同感知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源泉。每个人的我都是感知信息的采集处、处理处和终端显示处,人与人是感知互联关系,人们之间的利益关联就是流转不息的感知信息,这个信息链越大、信息终端越多、信息交流越快、每个人得到的感知体验就越多、越丰富、越深入,其感知值就越高。而感知值的有效性就是愉悦,是愉悦的存在把人连结到一起。
感知中人为了感知而存在,感知欲转化为感知力推动一切事物运转,在感知活动中,人是外在性存在,所有事物的存在形态就是人的感知形态,人没有一个独立于事物的存在,不再为自我的生存而费尽心机。人的目标和注意力都在于事物变化给予人什么感知,这个感知就是人的最终获得。人的自由在于和事物融为一体,原有生命的界限全部崩溃,人与物、人与人尽享感知存在的活跃、稳定、和谐、持续的幸福。
感知中人再无自我利益和一己之私,只有存在着、感知着、愉悦着和幸福着,没有自我生命的压迫与自我利益的牵挂;没有他物他人的隔阂和分离;没有真假对错、爱恨情仇、善恶报应、争斗冲突……感知中人不著他物,只取感知;不计得失,只取感知;不论恩仇,只取感知;不分你我,只取感知;不重事实,只取感知;不知结果,只取感知……
感知中人失去的是生存理念,得到的是完美无缺的整个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