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读完了这本桃花井,断断续续的读了小半年。因为情节实在太朴素了,让人随时读起又可以随时放下。这两天缘于无聊,才一口气读完了剩下半本。
当时买这本书的时候,也没有什么缘由。可能实在觉得朴素无华,又有些乡士气息,总觉得睡前催催眠也是不错的。
书的作者以前也不大听过,看看书面,还挺有点秋风落叶的心境,于是读读停停直到一口气读完,倒感觉颇有些不同。
整本书讲的是解放前受政局影响的一批人逃亡到台湾故事,虽后大半辈子生活在台湾,却依然心心念念想落叶归根。
故事情节虽比较老套,细细读来,还着实让我感动了好几回。
书中讲到青年县长李瑾洲带了老婆、小儿子仓皇逃去了台湾,本以为只是短暂的避避风头,结果一去就就是一辈子。因为白白坐了几十年冤狱,终郁郁寡欢。李瑾洲以前是当过县长的,所以自视甚高,好端架子,舍不得委屈自己,后半辈子均没有个正经职业,这可苦了老婆和小儿子。
所以书中大量描写老妻如何苦心经营小家庭,如何在苦难的环境下去学校代课而努力挣得一点点薪水。因为一次抽签机会抽中了一套一居室的小公寓,就以租为养小心翼翼的守护着这点微薄的家财。其实一家人连住的地儿也没有,就想办法赖挤在学校的破筒子楼里……
我为文章中作为妻子的这个角色的描写特别的感同深受。在苦难面前,女人往往比男人更接受现实,更能忍耐,更能为家庭付出。
妻子过逝后,大陆开放了探亲,八十岁的李瑾洲千辛万苦回到家乡。虽然这个时候家乡的一切都变了样子,落后与穷苦,但是家乡情依然浓浓难以割舍。老人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大儿子,卖了老妻一辈子都在小心养护的台湾小公寓,换了钱给大儿子换了房子,找了工作。或许是失散多年没见,大儿子没有受人管教,变得世俗、低媚。但在血浓于水的亲情面前,即便最没能耐的父亲也甘愿为了儿子倾其所有。过程写得非常细腻,作为父亲的大情怀,也是非常让人为之动容。感叹不管孩子变得怎样,没有那位父母会真正嫌弃自己的孩子。就算你对我再不好,我也依然爱你。不自觉中想起家中的老父母,怀想曾经的种种,深感可怜天下父母心!
最后部分其实是故事的升华和高潮。讲到83岁的李瑾洲,在老家续弦的事。刚开始所有人均不理解,遭受后人的种种诟病。至到老人死后的床前遗言,才真相大白。其实老人比谁都清醒,当他决定回家乡的那一刻起,他便己作好了打算。他知道小儿子虽生活在台湾,其实生活依然艰难;生活在大陆的大儿子一辈子沦为农民,且多年骨肉分离,是自己一生的痛;自己虽然生活在台湾大半辈子,但却永远代替不了故乡,落叶要归根;他知道自己越来越老了,命不久己;他知道他应该体面的活在家乡人面前。。。。。所有的一切,他内心通透清明,所以早早计划好了,苦心经营着自己微薄的养老本。要在死前有人照顾不拖累儿子、可以终老故乡,始终保持体面,最终还可以不跟别人有任何瓜葛,堂堂正正光明正大的跟亡妻一起合葬在大陆李氏这片生他养他的故士之上。
落叶归根,血浓于水的亲情,虽没有大智慧,却润物细无声般温暖着人的心。
借用艾青的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故乡爱得深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