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很流行的一个作文题目是“我的理想”,很标准的一个答案是“老师”,而我的答案是“作家”。那时候也就八九岁,对于作家并没有清楚的概念,只知道语文课文都是他们写的,他们能写很多故事,不管是现实的还是想象的,我觉得他们的脑子真的很厉害,能写出那么多东西。
三年级的时候,老师给我一篇作文的评语是“才女”,当时看到确实很开心,感觉自己得到了很大很大的肯定。六年级时每周都会有优秀作文分享,老师每次拿着一沓作文本进来,我每次都猜会不会有我的。说实话,内心有很大的期待。可刚开始每次都没有我的,我渐渐也有点失落,可能自己太高估自己了,写得真的不够好吧,不然也不可能这么多次都没有我的。
那次作文分享课终于听到了我的名字,那篇作文是写我第一次做饭的经历,其实也是我自己瞎编的,但老师说我把做饭的过程描述地很生动,写出了第一次做饭时的手忙脚乱。当时还有点惭愧,觉得是自己乱编的,不是真实情况。长大后,我也知道了,写作有很多种方式,虚构也是有意义的,只要能打动读者。
继这篇作文之后,我的作文好像就走上了正轨,几乎每次的作文分享都会有我的。有一次,老师要给手抄报编小故事,于是就叫我们几个平时作文写得好一点的同学来写。当时我编了一个挺有意思的关于五星红旗上星星的故事,那个故事老师很满意,我也很满意,我又一次被肯定。
初中语文老师要求我们写随笔,每周一篇,所以三年下来也写了两个本子,每周的字数也不多,就四五百字,但确实锻炼了我的写作能力,起码不是光写流水账,写的东西也有点意思。
高中确实很少写东西,就高三那段时间会写日记记录一下学习以及住校生活。不过高中却是看了很多杂志,那是我在网上一个书店买的,都是前两年的期刊,我想书又不分时间,反正我又没多少钱,就买来看一看。大概买了几十本《意林》和《读者》,除了课间放松时看,也是为了备战高考作文。那段时间,我的杂志好像分散在我们班的各个角落,就连坐在后几排经常不学习的那几个男生也来常来向我借杂志看。
那天晚自习,英语老师坐在某个同学座位看自习,也看起了那同学桌子上的《意林》,一直看到下晚自习。第二次又是她看自习,她又问我们谁有杂志,同学们都说是我的,她就问我借着看。哈哈,也算是被我带起了一阵杂志风。后来我的杂志有很多都没有收回来,好多本传着传着就不知道给谁拿着了,不过想想在高三算是紧张的学习氛围下,能让大家都放松一下真的很好。(我们学校好像也不怎么紧张,哈哈) 那时,我都有搞个班级图书角的想法,后面也没有实行。
记忆中真正的读书是从《解忧杂货店》、《当下的力量》和《围城》开始,前两本是在网上自己买的,后一本是向同学借的。慢慢就爱上了读课外书,经常在数学课上偷着看,所以数学成绩从没及格过。高考完买了好几本书,那时真的有很多时间看,比起闲的时间,看的那几本书也就不值一提。
大学图书馆真的是资源丰富,以前想看却没钱买的书现在都能免费看了。不过似乎也没有好好利用资源,大一也没怎么去,看的书也不多。大二开始在图书馆兼职,每天都得去图书馆两小时,其实整书就十几分钟,其他时间便自己看书,还能得到额外的十块钱,也足够我吃顿饭的了。图书馆兼职一年我也熟悉了图书的排放,想找啥书一下子就找到了,这也更加方便了我看书。每次我都是边整边看,断断续续也看了不少。所以这份兼职是真的一举两得。
现在基本每天都习惯看一点,时间长不看书就觉得挺空虚的,所以我这也是有读书癖了吗?
没有实现小时候的梦,但也算是成为了一个爱读书爱记录的人,也算是不错吧!对自己从小到大阅读写作的一个小总结。会坚持写日记,坚持读书,一直在路上。
学长说过:“我们这些爱文学的娃娃,骨子里都和别人有些许不同。”是这样的吧,我们有属于自己的另一个世界。简书就是一个很好的写作天地,在这里发现了很多爱写作的人,我们要一起写下去呀!
非常非常非常感谢您的阅读!
(图片来自微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