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亲身经历的最无奈也是最可悲的一种方式:打杂。
我曾经在一家国企改制的公司工作了5年,虽说已改制成私企,而且是科技型的研发企业,但还是保留了国企的工作作风,再加上处在苏州这个悠闲的城市……
每天上班,走进办公室的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公司的老前辈张工,站在窗前慢悠悠地看报纸,看完便在报纸上练习毛笔字,不知道他练了多少年,那苍劲有力的字体不输那些名家(至少在我看来)。
我的工作是一名电子工程师,岗位职责是电路设计和软件,但回想起这5年,我除了没有打扫卫生,其他什么杂事都干过。公司100多台电脑,因为老员工居多,每台电脑我都修过;出差司机不够了,就叫我们这帮年轻人去顶;要去某某研究所开会了,就带我们这帮年轻人去当记录员;车间里东西坏了,第一时间想到我们去修……
纵观5年的工作生涯,我好像离电子工程师这个岗位越来越远,反倒成了一个勤杂工。
我和其他部门几个同样岗位的小伙伴经常在一起交流心得,我们深知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和软件一定是未来非常吃香的技术,我们也找过领导,希望能在项目中增加一些主流的配置和技术。领导模棱两可的答应着,但随着后面项目的进展,还是维持着以前的技术方案。长时间缓慢的项目进展,加上不愿意改变的传统甚至有些落后的技术方案,我们渐渐觉得看不到希望。
那一年,华为来苏州建工厂,要招聘大批研发人员,我们组团去面试了。早上8点面试到晚上8点,我记得面试官对我说过最扎心的一句话就是:“看了你的简历,这5年似乎看不到什么项目经验,也没什么过硬的技术,不符合我们华为的要求。当然了,这不能怪你,也许是你的公司环境导致的。”
当时的我们,似乎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压制着,阻止我们在技术和项目经验上的成长。我们只不过是一群对技术有着向往的年轻人,我们希望能够通过项目来提升技术水平,进而提升整个公司的技术水平。我们这要求不过分吧?毕竟是科技公司,总不能一直用80年代的老方案吧。
直到后来我读到一篇文章:一位程序员写的他的修炼之路,其中有一句话就像一颗子弹一样正中我的眉心:“一个人没有在30岁以前达成科学上的最大成就,那他永远都不会有。”我反思自己,作为一名技术工作者,工作5年,30岁,在技术上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成就。 我立刻投简历找工作,第二天就有猎头打电话给我了。第三天面试,第四天发offer。我依然居然提离职。部门经理、总经理挨个找我谈话,他们想不通,这样一个听话的小伙子为什么突然要离职了?平时工作也不累,收入也不错。按照今天的话说:一个听话的牛马居然要离职了!
最后,董事长找我谈话,我记得非常清楚,从下午1点一直谈到了4点半。我知道他是个精明的商人,但他不是一个合格的企业家,无论什么样的花言巧语和画饼,我丝毫不动摇。因为我终于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