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师伐鲁,而鲁乡人事不关己,曹刿欲为国效力,乡人疑惑曰肉食者谋之,可见古之国家观念也。国是皇帝老儿的国,战争胜败输的是皇帝,赢的也是,帝力于我何有哉。孙中山先生曰“四万万中国人一盘散沙”是也。
盖这种“历史是王侯将相的家谱”观念三千年一直未变,明未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国家观,而曹刿于春秋便有了。为何战伐千年一直形成不了民族国家观?我想是精英士大夫阶级没有民本思想,数千年人物或有贤君襟怀江山社稷,他的江山社稷却是念的祖宗家业,还是家谱,不是国家!
国家昌盛,则指挥顾盼之尊荣唯统治阶级享之,于小人何干?国家衰颓,则烹脔鞭锤之惨酷惟民当之享之,可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贫民些小又怎能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鲁庄公论可战之三因素,一是惠精英,二是敬神明,三是不愧已,终无一本是争取人民。所幸当时时代如此。齐桓公或也一样不懂民心依附,鲁国才反抗侵略者成功。而《史记》载曹沫是三败于齐的。所幸曹沫颇有刺客游侠之义,齐桓又有问鼎天下之心,鲁庄公才不失鲁地。我想,在不懂兴亡百姓皆苦之封建时代,鲁三败于齐更可信。
肉食者鄙,表明了精英与小民之间的矛盾,奈何此矛盾直至近代才真正获得关注,金猴者起千钩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夫战,勇气也,土气也。士气即李云龙谓之剑锋所指,所向披靡的亮剑精神,士气不是摐摐阵鼓响出来的,是胜利,是从胜利走向胜利中养出来的,胜利才能激励人心,提振精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