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莉莉已经进入大学两年了,很快就要升入大三了,可是性子还是如同刚进大学的时候一样,动不动就喋喋不休地抱怨。
英语太难了,四级考了三次还没过,计算机二级也没过。每天不是抱怨专业课难,就是抱怨老师又点名了,甚至生活中一些琐碎的小事也能引起她的一番抱怨,饭菜凉了、洗澡水不热了……
很多时候明明只要自己努力一把或者心态放好一点就可以避免的问题,她却始终挂在嘴边,终日絮絮叨叨地抱怨。
一开始大家都会耐心地安慰她:“没事的啦,我们也觉得专业课很难啊。”“好好复习下次四级肯定能过的……”
久而久之,身边的人都感到很厌烦,每当莉莉又开启“抱怨模式”,大家都默默地避开她。她又开始抱怨大家不尊重她,不认真听她说话。
大学两年下来,莉莉给人的印象就是整天苦着脸,皱着眉,喜欢抱怨,消极颓废。
可是一天天的抱怨,并没有让她的生活得到改善。
相反,抱怨使她停滞不前,看不见生活中的美好,看事情总是注意到消极的一面,失去了前进的动力,日子也一天天的越来越糟糕。
抱怨是一种无效情绪,它不会给你的生活带来任何变化,也不会让你正在担忧的问题得到解决。
只会给你注入很多的负能量,让原来糟糕的事情更加糟糕,也会让身边的人厌倦、疏远你。
2.
跟莉莉恰好相反的,是同专业的另一个女生晓萤。
晓萤是一个特别乐观的女孩子,似乎生活中没有什么事情可以打倒她。
第一次注意到她是在一个课间,作为学习委员的我给大家发作业,在满是红叉的一堆习题卷中,晓萤的作业格外突出,整整齐齐的全是对勾。
我一开始以为,这个女孩子数学底子好,因此写起题目来格外容易。后来有一次偶然的机会和她的室友聊天,才知道晓萤每天都复习到很晚,为了一道题折腾到深更半夜都是常事。
她的数学底子并不好,但是每次都会认认真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一次次的订正和练习,从来不会抱怨。
晓萤不仅是一个学霸,还是校辩论队的主力,既要顾及学习,又要搞好辩论,经常在两者之间忙的团团转。
每次临近比赛的时候,队长都会召集大家一起讨论辩题,常常到接近门禁的时候才踏着一路的星光往宿舍赶。
我是特别佩服这样的女孩子的,深知命运的方向盘操控在自己手中,因此毫不犹豫地去做她认为对的事,绝不退缩,绝不抱怨。
我问她:“你这么拼,不会时常感慨生活很辛苦吗?”这话的潜台词是:这么累,你不会经常抱怨吗?
晓萤给我的回答很干脆:“我已经习惯了有问题就去解决,抱怨累和苦没有丝毫用处啊。”
“如果现在在学校就怕苦怕难,整日抱怨,那以后到社会上怎么办啊。”晓萤笑着说。
我深表赞同,等到走上社会就会发现生活中更多的不容易,工作、家庭、人际交往、职场纠纷……
我们将面临着比学生时代更大的压力,单纯的抱怨是不会有任何用处的。
面对各种纷繁复杂的信息、四面八方的压力、细枝末节的琐碎烦恼,我们真正应该做的,是勇敢地面对它们,战胜它们,而不是一味地抱怨。
3.
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面,主人公安迪蒙冤入狱,纵横交错的钢筋铁笼,奴隶般卑微艰苦的服役……
本来安稳舒适的生活一夜之间化为乌有。但这些都打不垮勇敢的安迪,他甚至从未抱怨命运的不公,而是积极寻找逃脱的办法。
用作者斯蒂芬的话来说:“他从来不曾培养起一种坐牢的心理状态。”
那些向命运低头的狱中人,整日徒劳伤悲,无穷无尽地抱怨命运。
安迪却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摒弃抱怨,丢掉软弱。直至最后,一个雨夜,他突破了牢笼,重获自由,无数读者为之动容。
倘若安迪像其他人一样只会抱怨,不懂求生,那他的一生必定是平庸而凄凉的一生,我们也看不到这样一个英雄的诞生。
真正的勇者,不会把时间浪费在无效的抱怨上,而是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成就自己的人生,创造自己的生活。
不抱怨使安迪获得了自由,也给我们无数的可能。
4.
怎样走出抱怨的怪圈,积极向上地面对生活呢?
下次当我们想要抱怨的时候,不妨让自己停留一分钟,一分钟之后再抱怨。这一分钟的放空时间可以抚平情绪,使我们更加冷静。
在生活中,面对困难或者烦恼的时候,给自己一个心理暗示,告诉自己抱怨是没有用的,解决问题才是实在的。
正如《不抱怨的世界》这本书里面所说的那样:“不抱怨,你才会发现世界无限辽阔,生活更加美好、圆满。”
不抱怨,才能找到人生的出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