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化…这个词是最近几年才被大众熟知,提及率越来越高的一个词。
但是,固化这个词其实不是我们现代社会才创造出来的一个词。
我们的文化中很早就有古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段话在一定程度上阐述的就是“固化”。
但是为什么古代人没有固化这个概念呢?
那是因为古代人固化的范围很小。比如他们标榜的皇室血统,这一定是固化的………到了近代社会,我们的文化一直在倡导和推进的就是男女平等,人人平等。按这个道理来讲,固化应该被打破了。
但为什么我们看到的事实,不是固化被打破了,反而是固化越来越严重了呢?
那是因为固话正在演变成别的形势,正在向更多的领域扩散。
比如大家常说的社会形态固化,生产模式固化,效率固化,教育固化等等。这些固化在一定形式上是客观存在的。
但另一个客观维度是:我们社会的上升通道从未关闭,只不过因为竞争相对激烈一些,很多人就以为关闭了。这里的关闭可以理解为对自我的意识形态的固化。
我们可能从来没有意识到的是:真正的固化,真正对我们有影响的固化,是自我对自我意识形态的固化。
朋友A
来自西部山区,据说家庭条件不太好,具体的家庭条件,我不知道是什么样子的。但据以往的信息了解,朋友的家乡并不是国家认可的贫困地区。所以,推断条件也不会差太多。
但最近和朋友A的一次聊天,有这样一段对话。
我:最近全国房价趋势不太明朗。房价也在阴跌。有没有考虑过买套房子?
朋友A:买房子干嘛,早晚都是回农村的。城里一套房的首付,在农村可以盖一套很漂亮的房子了,还不用还贷款。
我:你这么说倒是也有一定道理。但我还是觉得不管是从资产保值升值,还是大城市的归属感,安全感,还是大城市的配套资源,子女教育……买一套房子还是有必要的。
朋友A:我觉得我能从小山村里来到大城市工作。就已经挺好了。我们家族的崛起不能靠我一代人完成,我觉得我已经做的够多了。
………………听完朋友的论述之后。我有两个感觉。惊讶和无还手之力。
惊讶的是:他30岁出头就把自己的意识形态固化成这样了。
无还手之力的是:企图改变别人的都是神经病。除非他自己愿意改变。
朋友A明显是把自己的人生上限,定在了很低的天花板位置。他从未想过有任何的突破。试问一件从来没有想过做的事会做成吗?一定做不成!
当然,如果朋友A每天活得手舞足蹈,活得很开心。我们也不能对别人的生活方式做过多的评价。但他明显的很焦虑,翻来覆去却没有找到问题在哪里。
他一方面把自己人生的天花板设得很低,导致自己很焦虑。很焦虑之后又觉得自己人生的天花板设的这么低是对的,希望可以缓解焦虑。但事实恰恰相反。
所以。人生最大的固化是自我对自我的固化,其他任何形式的固话都是可以被打破的,社会的上升通道一直都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