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普通本科应届毕业生心酸求职路(上)
关于这个话题,最近我一直在跟熟悉的不熟悉的人聊起。现在想来确实心酸,但在学校等待拿毕业证那会儿的心境与现在的却是天壤之别。我本科专业是社会工作,目前学术界还是将它划分为社会学的二级学科,当然它是有发展成为独立学科的潜力的。对于这个专业,市场认可度以及大陆民众的认知度都比较低,因此,在一个三四线城市,这个专业本身成为了你的弱势。这是根据目前的环境,简单客观分析的本专业在求职中所处的尴尬境地。
但我本人大学四年坚持读书看报,对市场环境和各个行业都有还算清楚的认知。在周围人中,我算能说会道、知识面广、积极上进、思想深刻的年轻人。所以,很多人毕业时为找工作而烦恼,而我却一点儿压力都没有,因为有太多机会摆在面前。不知如何选择的同时,又有点兴奋,总觉得自己未来会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当我已经经过无数次思想斗争后,最后给自己圈定了两条路:第一,回到家乡,去家乡唯一本科高校做文都的考研业务;第二,跟室友一起去深圳,并且锁定了一两个职位。
其中一个室友先行去深圳,她走的那天晚上我们正在为她整理最后的行装,一如小说里的戏剧化转折,班主任突然到访寝室。快走了,确实很舍不得,于是我们也没了之前坐在教室时的客套和疏远了了。老师直接问,为什么她手里有某某区组织部和中石油的岗位,给我们说后都没人去。当时本来只想礼貌性的回应一下的,但不知怎的,还是向班主任打听了中石油的具体情况。后来回想起自己的行为,发现我还是没能逃离人性的弱点,没有最想要的,只有更想要的,冥冥中自己已成了小时候课文里那个见着玉米就丢掉西瓜的猴子,最终什么也没得到。
班主任平时就很喜欢我,一看我还挺有兴趣的样子,于是乎就让我直接拍了中石油HR的电话,让第二天一早去面试,再三嘱咐一定得先去看看。其实当天下午我已将大学四年的东西打包寄回家了,且买好了第二天早上回家的车票。可送走了室友,我还是将车票退了。
第二天一大早去面试,我们专业总共去了四个,当时还觉得这个岗位竞争压力挺大的,可经过一轮沟通下来,HR 告诉我们这个岗位要五人,让我们赶快决定。面试完我有点懵,也没说特别想去,总在怀疑这个机会,因为HR看上去很不专业,而且经过一轮自我介绍就确定了四人同时招,想着这种好事儿背后肯定有不可告人的坑。我不想这么快决定,想回家与父母商量一下。结果晚上回去HR就很着急,说要急着将材料上报给省公司(省公司将招聘的权利下放给了市公司,签合同还是签省公司,培训也去省公司,市公司的经理说他这么多年待在中石油第一次见这种模式,说我们碰上了好机会,难得一遇,总之就是很幸运的样子)。我跟另一个同学问了身边所有工作多年小有成就的人,我也问了我姐,他们都说去中石油好。于是乎第二天我赶快买了票,回家取文件,我的证件和衣服等其他杂物装一块儿在邮回家的路上。后来自己拿完证件又往学校跑,期间非常赶,当时很累,但也很开心。
学校为了就业率,在还没毕业的情况下就整天催我们交三方协议,当然他们从不查看真实性,只要上面有个合法公章就行,写论文期间我和室友跑去市区卖了两个月的房子,为了完成学校任务,就请房地产公司给我们盖了公章。而这成为了我后来心酸生活的开始。中石油需要调我们的档案,要换调档函就必须换三方协议,签约时房地产公司保留了一份企业方的。学校先让我们取回那份协议,于是我去很远很偏的地方拿回了那一份。将旧的三方协议备齐完完整交给行政楼老师时,他说可以了。
我想终于松了口气,毕业证也拿了,就等中石油的通知和新的派遣证下来就可以了,这些后续的事情我们四人商量后安排妥当就各自回家等消息了。而麻烦和痛苦正是从这时候开端,毫无征兆地向我涌来。时至今日,我都还在各种考量中游离,看不清未来。
但我常常又在想,好像是命中注定,对,就是命中注定,在我本命年的前一年,这一切都是那么的巧合,所有事情拼凑在一起,让人无法喘息,这些坎儿越不过去,却又不得不重复抬腿尝试,既绝望又充满希望的,溃败后归零重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