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商隐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已经无需赘言。他是晚唐最有名气的诗人之一。虽然他的人生命运比较悲剧,虽然他的寿命也很短,但是却并不妨碍在他30多年的创作生涯当中,不但延续了唐诗最后的辉煌,还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精彩的作品。
我们都很熟悉他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我们也了解他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们也更加懂得他的“春蚕到死丝方尽,拉锯成灰泪始干”;我们也更读过他的“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甚至在他去世以后,从好友的悼亡诗当中我们也能够看出他这一生的不得意,“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公元829年,当时的李商隐年仅16岁。这一年他参加了进士科考,遗憾落榜。不过这对于他来说已经是一很不错的成绩。古代很多读书人科考一辈子都不见得能够达到他16岁时的水平。这次失利以后,李商隐进入了令狐楚门下充当幕僚,写下了一首以雨为主题的唐诗。
初随林霭动,稍共夜凉分。窗迥侵灯冷,庭虚近水闻。
这首古诗的题目是《微雨》,也就是写蒙蒙细雨。全文只有20个字,却没有任何一个字用到雨。但是仔细品读这20个字,没有雨字却字字写雨。实在是精妙之极。
开篇这五个字就展现出微雨的神态,“初随林霭动”,毛毛细雨刚开始落下的时候,就像是树林当中浮动的雾气一般。不见的雨水能够落下来。但是周围湿润的空气告诉我们正在飘落着细雨。若隐若现,尽显朦胧之态。
白天的时候让我们更多的感觉到这雨水不过是潮湿的空气,但是到了晚上“稍共夜凉分”,丝丝凉意洒落在身上,让人感觉到了它_存在。这两句古诗。非常细腻地写出了雨水的存在状态。而且非常贴切地呼应了题目当中的“微”字,颇有传神之笔。
虽然是茫茫的细雨,虽然看上去比较微小,但是它持续的时间却很长。“窗迥侵灯冷,庭虚近水闻”,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茫茫的细雨漂浮在空中,甚至还浸透了窗纸,让窗台上的灯火摇摆不定,虽然隔得很远,但是依然让人感觉到雨水带来的丝丝寒意。
夜深人静之时,如果仔细的去倾听,还能够细密的感觉到从空旷的院子里传来的雨水落地的声音。淅淅沥沥的微雨,经历了似雾非雾的茫茫之后,经历了所带给人们的丝丝寒意之后,开始正儿八经的,淅淅沥沥的飘落开来。
全文当中没有任何一个雨字,但是却把微雨的形态、微雨的冰凉都细腻地描绘了出来,可见诗人的功力之深。
这是李商隐16岁时所写出来的诗歌,不得不让人佩服他的内心细腻,以及敏锐的观察力。而且,16岁的李商隐几乎已经确立了他此后诗歌创作的风格。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在此时已经初步定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