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古今诗话有趣斋新海棠诗社
熊逸:庄子其实是一部心灵鸡汤

熊逸:庄子其实是一部心灵鸡汤

作者: 勇哥在进化 | 来源:发表于2017-09-11 00:45 被阅读524次

今天罗辑思维推送了一篇文章:收藏清单|五分钟带你读懂《庄子》,刊登了熊逸老师在得到专栏《熊逸书院》中的部分内容。熊逸老师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解读庄子,试图打破我们对于经典著作的迷思,读来启发很大,我写一下自己的心得和体会。

1. 庄子是一部心灵鸡汤?

《庄子》是一部货真价实的心灵鸡汤,是人生输家的心灵港湾。

我的理解:我觉得心灵鸡汤是一个中性词,指的是可以慰藉心灵的内容,没有褒义没有贬义,如果是一个人心灵富足自然不需要鸡汤来慰藉,如果一个人心灵贫乏,多喝点鸡汤不是挺好的吗?

鸡汤就是鸡汤,喝鸡汤的人是需要鸡汤的人,需要就喝,不需要就不喝。

所谓的人生输家,只不过是不适应当时当地的社会对于成功的定义罢了,有什么真正的输赢呢?庄子是一个桀骜不驯的人,他不喜欢被人管束,这是一个人的天性,这个天性恰巧么有生活在提倡开放自由的美国,而是生活在了春秋战国的中国,他不见容于时代,这是一个虽然令人尴尬的事实,但并不能说明什么,毕竟输赢都是一时一地的。假如说庄子不适应那个时代,但是他又有意愿去表达自己,然后他写出的文章成为了同样不见容时代的人们的心灵慰藉,这个我觉得没毛病。

2. 庄子是拆台派?

如果说儒家是保守派,法家是激进派,那《庄子》代表的就是拆台派。谁的台都拆,什么都反对,但又无法给社会开出药方。

我的理解:最近中国有嘻哈特别火,我没有看过,听朋友说虽然自己没有办法如同Rapper一样挑战很多世俗的条款,通过看中国有嘻哈感觉自己好像参与并随心所欲地表达了自己一样,获得了满足感。
据我朋友所说,Rapper歌手对于社会很多东西是不满,他们通过自己的说唱唱出了自己的内心的牢骚和对很多东西不满,这不是挺好的吗?我又不是执政者,为什么要对社会开出药方?
反过来说,给社会开药方的所谓精英,真的是解决了问题吗?

3. 古书往往难觅原本

我们今天看到的《庄子》,一共33篇。这不是《庄子》的原貌。晋朝学者郭象对原书做了删节,大概保留了原始版本一半到三分之二的篇幅。

我的理解:虽然书很可能不是原版,但是书里面的思想是最重要的。即便不是庄子写的庄子又如何?我们看的是里面的思想和智慧,管他谁写的呢?我们总是容易被表象所迷惑,不是大家的就不重视,不关心,不学习,这个不是很愚蠢的吗?道理就道理,即便是从小孩子口中说出也是好的道理。

4. 逍遥游是庄子的代表作

如果你想读《庄子》原文又实在没时间,可以只读《逍遥游》这一篇,后文很多内容都是在阐释和深化《逍遥游》中的观点。

我的理解:我记得很清楚,课本要求只需要背诵逍遥游的部分内容,我却不想偷懒只背其中的一部分,我把整篇文章都背下来了。后来发现,课本上的内容还是不全,我又去借来古文观止看完了逍遥游的全文。

5. 庄子的境界:由无己以至于无待

《庄子》推崇的境界是“无己”,要求人抛开所有的生死、道德、偏见、祸福、是非,达到“无待”,即不受任何外部条件影响的境界,也就真正实现了逍遥。它认为,真正的幸福,不借助任何外部条件,要向自己的内心寻求。

我的理解:我觉得人的成长是一个逐步培养出自我,然后逐渐抛弃自我的一个过程。当我们小的时候,我们没有自我感,后来有了自我感,并开始不断强化自己的自我感,事实上这个 自我感是自己所有过往经历的记忆总和,它是一个人生命的承诺。随着工作经历的丰富,我感觉现在想要做成事的人,必须得方向自己的自我感,关于直面世界。

6. 普世价值的重构

为什么要抛开是非、善恶、荣辱这些标准呢?因为用《庄子》超然的全局观来看,这些都没有本质区别。所以没有什么普世价值,也无所谓人生高下、是非善恶,看淡一切自然就没有了烦恼。

我的理解:庄子类似于尼采,他为了说出自己的声音和观点,先倾向于把过去的竞争对手都给干掉。庄子也是一样, 他放弃经竞争对手的标准考虑使用自己的标准,重构了所谓的普世价值。

7. 放空自己是一种生存策略

怎么才能达到《庄子》中至人、圣人、神人的境界呢?答:虚舟。放空自己,抛开一切,像一条空船那样随波逐流,不把自己当人,别人自然无法伤害到你。这是书中给出的生存策略。

我的理解:放空自己和放松自己都是休息的方式,放空机制的原因是很多;这是一种和自己相处的方式,获得了瓶颈和效率是最重要的。

8. 庄子被儒家所批判

《庄子》“反道德”的特点,与强调善恶道德的儒家思想格格不入,被朱熹批评为不顾道义、小人嘴脸。

我的理解:之所以被儒家批,是因为庄子的很多项目没有掌控好度,如果一味的享乐和不顾道义,那肯定是不行的。有原则有道德才是最好的方式。

9. 庄子曾经是禁书

也因为反道德,《庄子》被认为蛊惑人心,败坏道德风气,在历代饱受批判,一度成为禁书。

我的理解:禁书的事情一般是中心化的政府或者组织做的事情,禁书的本质不是害怕破坏道德风气,更多是为了统治阶级的通知罢了。

10. 庄子不是一个好的产品经理

作为一部寓言大全,《庄子》里的人和事虚构的成分很多,说的都是缺乏事实依据的空话,找不到运用的地方,自然不会受到统治者的重用。

我的理解:庄子的很多话其实是对于君王讲的,但是他接触的君王比较少,所以沟通的语境就有点问题,他关心的和理解的和君主关系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11. 庄子没有徒弟

但庄子文采极好,恣意汪洋,听起来极为过瘾。所以爱听的人多,但真正入门的极少。孔子有弟子三千,孟子也有高徒万章、公孙丑,墨家名人也不少,但庄子的高徒,一个都找不到。

我的理解:如何一个学派都是需要学派弟子传承自己思想的,庄子可惜没有字的小伙伴,没有自己的社群做事情可定会比较难以推进。

12.

现在《庄子》里的很多句子,其实被误用了。比如“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常被中小学拿来当标语,劝导学生勤奋学习。但其实接下来还有两句——“以有涯随无涯,殆已”。生命有限,知识无限,以有限的生命追求无限的知识,这是很危险的。

我的理解:知识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追求无限的知识这个是庄子提出的命题,我觉得是很贴近本质的。本来人生就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庄子的“吾生也尤雅,其实一个感慨,这次想的清楚的话纸质可以追求转速方式的风格。”

13. 庄子里面的很多成语很多东西都是偏离原书的

《庄子》文采飞扬,诞生了很多成语,但不少在使用中脱离了原来的意思。比如“呆若木鸡”,原本形容的是绝世高手的风范,是最高级别的褒奖;“沉鱼落雁”,原本并不是形容美貌,而是指鱼儿和大雁看到美女只会逃跑,并不会像男人一样动心,说的是立场不同,态度就会不同。这一点,读原书时要注意。

我的理解:这就是时间的力量,逻辑不清晰,内容说不清楚的产品都是需要经过时间的考验的。

14. 逍遥游是庄子的必读书书目

最后总结一下:《庄子 》如果非要选一篇读的话,就是《逍遥游》;书里的主要思想,五个词:虚舟、淡然、无己、无待、逍遥;三个词评价这本书:鸡汤、寓言、禁书。

我的理解:找时间要再去读读逍遥游,当时是上学,现在是处于自己的好奇和兴趣,读完之后也许是启发一个不一样的人生。

熊逸老师介绍:

我是熊逸,一个带你读经典的读书人。在我的专栏《熊逸书院》里,既有《庄子》这样的传统经典,又有《理想国》之类的西方著作,保证有料。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熊逸:庄子其实是一部心灵鸡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khxs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