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的华丽的纸伞,男生的雪白的制服,使初秋正午的阳光闪耀得愈见明亮。
此句话写于文章首段,初次读起来没有感觉,但是通读全篇之后,觉得这句话恰恰是运用了外面景物结合内部的经验而产出的,语言的优美有时第一遍不以为意,但是多读几遍,结合思想品味,的确透发一种语言的艺术美。
“我也无法指导呢。”枚叔苦笑。 “为什么?你不是做过多年的国文教师吗?”乐华的母亲这样问,乐华也长大了眼睛惊讶地看着父亲。 “惟其做过多年的国文教师,所以这样说。一个孩子从小学升入中学,课程中最成问题的是国文。这理由说来很长,且待有机会时再说吧。”枚叔一璧说,一璧用牙签剔牙。
当下的中小学语文教学状况,从书中的国文成难题到语文慢慢弱化了主体地位。我还记得初高中时,语文老师总是抱怨自己的学科被学生忽视,因为是从小学到大的语言,但是反而现在更有被外国人超过的迹象,没有过多的尊重母语的心理位置,反而在语言教学上,并没有渐进式教育,而是一股脑将所有的古文和现代文死记硬背,以应付升学考试和老师的抽查。
另外就是现在的父母在家交作业实在是力不从心。我自己就有亲身经历,姨姨是小学毕业,一年级时还能把自己仅存的语文知识教授给孩子,但是到了二年级,语文的题目甚至她都弄不明白,不是百度直接抄就是无奈之下只好找补习老师。我大学时寒暑假回家,她恨不得把孩子日日夜夜放在我家,让我教作业,从写日记到奥数,我也被难住了。比起我读小学时,学业的压力和难度上升了不止一台阶。
知乎上,有这样的一段父子对话,让人深思:
“爸爸,你和妈妈周一到周五上班,周六周日可以休息,我周一到周五上学,为什么周六周日不能休息。为什么还要做作业?上兴趣班?”
父亲竟无言以对。
还有一件因为小学生作业让人咋舌的事件。深夜有家长在家长群问老师睡了没?老师回答睡了。这引起了家长的愤怒,因为她的孩子这个时候还在因为她布置的作业在熬夜,生气地只能在群里呼喊老师,并且得到很多家长的呼应。
不要拔苗助长是老师的常识,也切忌死记硬背,这样无法让孩子们感受到国文之美,大人和古人的文章中的经验,不是一时间可以获得全解,需要老师和孩子,以及家长一起来领会和共读。
“慢慢的来。你们是小孩,是现代人,所读的却是写记着大人或古人的经验的文章。照理,大人的经验要大人才会真切地理解,古人的经验要古人才会真切地明白。你们非从文章中收得经验,学到大人或古人的经验程度不可。”
撇开文章不说,就连歌曲我觉得也是需要慢慢切入,自己经历了各种各样的世事,面临亲情、爱情和友情综合的时间发酵后,反而从对歌曲的调子的注意力集中转移到了歌词的魅力上,其中我最佩服的就是李宗盛。
张艾嘉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首李宗盛。”不喜欢李宗盛,是因为还没有到年纪。
《爱的代价》:走吧走吧,人总要学着自己长大,走吧走吧,人生难免经历苦痛挣扎。
李宗盛和林忆莲离婚时,两人说的:“我们的爱若是错误,愿你我没有白白受苦,Sandy......祝你幸福,找到你要的,你认为值得的。”“我想我们都很好,做了一些准备,迎接各自的未来,似乎也不那么遥远,就让生命多添一种颜色吧。”
当小时或者年少时听歌看词时,哪里会懂得这番意味啊。人总是在经历后才懂古人的道理,才知道大人的不易。
歌词尚且如此,何况是古人和大人所作的文章,那是岁月和磨难后留下的宝贵财富,没有那番经历,怎能有“梅花扑鼻香”呢?相对的,孩子不理解文中意味,但是可以慢慢引导其认识事物,亲身感受事物中所蕴含的的道理。只有这样,才能一生难忘,化为自己的知识。
于是文中说到:
于是大家出去,一齐坐在庭心里,这时月亮尚未出来,星儿在空中闪烁着。枚叔仰视天空,对乐华、大文说:“你们不是正在读鲁迅的《秋夜》吗?现在正是秋夜呢。你看,星儿不是在眨眼吗?天不是很蓝吗?现在尚是初秋,一到晚秋,天气愈清,天空看上去还要高,有时竟会高得奇怪,还要蓝,有时真是非常之蓝。”乐华、大文点头,如有所悟。
“鲁迅所写的是晚秋的夜,所以文中表现出萧瑟的寒意,凋落的枣树,枯萎了的小草,避冷就火的小虫,都是那时候实在的景物。他对着这些景物,把自己的感想组织进去,就成了那篇文章。景物是外面的经验,对于景物的感想就是内部的经验。晚秋夜间的经验,你们是有了的,可是因为平常不大留意,在心里印得不深。至于对于景物的感想,那是各人各异的,小孩子所感到的当然不及大人的复杂,即同是大人,普通人感受的方然不及诗人、文人的深刻。你们方才说看不懂鲁迅的《秋夜》,就是经验未到鲁迅的程度的缘故。”
小孩对于鲁迅《秋夜》文中的“这上面的夜的天空,奇怪而高”表示不解,父亲便生动讲解。
在父亲的大自然教学模式下,孩子其实理解地更深刻。俗话说: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家长将文章中的景物及蕴含的情感通过大自然对应的事物来展示给孩子,说给孩子听,具有大自然感应力的孩子懂得非常快。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我们感怀自然,以月亮为例,儿时“呼作白玉盘”,少年旅居异地便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而从古代到现在,月亮从人们遥不可及的天体,到现在我国探月工程的逐步深入,人们对事物的探知由表及里,会发现更多的奥秘。
我们阅读和写作时,也应用眼睛记录当下的景况,这是为什么我喜欢清晨慢跑的原因所在,因为几公里的慢跑路途中,公园的一草一木仿佛在阳光下都有生命力,我们也在清净中去感怀大自然的馈赠,将昨日感受融入其中又会融合成新的经验,对于写作和阅读,这是一种很好的触达。
书中第二个作序的是作家朱自清,在最后一段说了这本书背后的故事:
最后想说说关于本书的故事。本书谢了三分之二的时候,丏尊、圣陶做了儿女亲家。他们两决定将本书送给孩子们做礼物。
两位知名教育学家,在这本中用故事加哲理的方式,讲解了国文的知识体系。也希望接下来的时光,与大家一同分享每一个篇章中自己所思所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