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三余 第26期
微信公众号:百读D
如果你想成为富人,那首先要做的就是攒钱,积累本金。
有一本流行的理财书叫做《富爸爸 穷爸爸》,它里面介绍了一个重要的理财观念:少消费多储蓄,并且把攒下的钱投到能带来收入的资产上,这样就可以完美的实现财务自由。
对于普通人来讲,尤其是穷人,几乎无任何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应当储蓄更多的钱,当遭遇灾难或疾病时更有保障,甚至还可以用它来做点儿自己的小生意。
储蓄还能带来心态上的改变,诺贝尔奖得主、现代经济学家加里贝克在1997年的一家报纸上称,拥有财富可以激励人们投入时间,变得更有耐心。
然而说到储蓄,一个常见的反应是,“我怎么存钱,我没有钱啊?”
当然,如果存钱真的如此容易,那大家现在都是有钱人了,存钱的路上有很多障碍。
存钱障碍
1)不存钱是因为没钱或者钱少
我们大部分人都有大量的存钱机会,只是大家选择忽略,并未加以利用。
夏天到了,一杯肥宅快乐水,的确是让人神清气爽,当然咖啡、香烟少不了,每杯咖啡下肚、每杯香烟点燃,就意味着失去了一个存下几元的机会…
出行时,少打车选择公共交通,甚至骑行…
……
有人说这简直是遭罪,快乐最重要,为了存下这点儿钱不值当啊。
说实话,如果真要存钱,失去的可不止是这些,它意味着你得穿得普普通通,以名牌包包、与胡吃海喝无缘;与你相伴的可能是乏味、孤独与旁人的不解…
或许大家心里面能接受这些,但存下钱真的很难,因为我们也确实总会有要钱的问题出现,比如生病、有客人需要招待等。我们很难对这些问题说“不”。
不过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存钱,因为我们同所有人一样,都有一个现在和未来。
我们今天只有一点儿钱,存起来,明天这点儿钱还在,现在不存钱,未来就没钱。
2)不存钱是因为以后会省钱
我们的大脑会以不同的方式对待现在和未来,我们常常以今天的行为方式来臆想自己将来的行动。就拿存钱来说:
它的第一种表现形式就是,我们在花掉钱的同时会想着将来怎样省(赚)钱,换句话说,我们觉得“明天的自己”比“今天自己”更有耐心。
它的第二种表现形式是,买下今天想要的东西(烟酒或包包等),但计划着明天将钱花在一些更合理的地方(进修或健身等),换句话说,我们想象着会在将来购买的东西,并不总是我们今天已经买下的东西。
3)有人或许会为了存钱而借钱
竟然还有这样的事,怎么说呢?
有一个场景,有一个人向小额信贷机构借了1万卢比,然后呢,立即将这笔贷款存入一个储蓄账户。于是,一方面她要向小额信贷机构支付24%的年利率,另一方面她可以从储蓄账户中赚取4%的利息。
很明显,人们不应该为存钱而每天支付20%或者更多的利率。
这个场景是真实的,发生在海德拉巴的贫民窟!
当问她为什么这样做,她解释说,那1万卢比是女儿的嫁妆,她快要出嫁了。
存钱与自我控制
可能大家都认同,强制储蓄可存下一笔可观的钱。
何为强制储蓄,即,设立一个账户,只存不取,直到自己设定的目标得以实现。
然而,大多数人都不愿意选择这样的一个账户。因为自己或许无法承诺在实现目标之前不取款,不想将自己的钱锁死在账户中。
这就显现出了一个矛盾之处,有些方法可以解决自我控制的问题,但要利用这些方法,则常常需要一种原初的自我控制。
自我控制就像一块肌肉,我们用这块肌肉时会感到劳累。
因此,意识到问题,并不一定意味着这些问题能够解决。
存钱与长期目标
这也说明,存钱的自我控制很难发挥作用,存钱行为关键取决于对未来的预期。
要想摆脱贫穷,首要的步骤就是对长期有个目标,对长期目标进行思考,并习惯为此做出一些短期的牺牲。
对自己有机会实现梦想的人来说,我们有理由将钱省下来作为将来的投资;相反那些认为自己没什么可以失去的人,一般会做出绝望心态的决定。
这不仅可以解释穷人与富人之间的差别,还可以说明穷人与穷人之间的不同。
当然,如果目标太过长远,我们反而很难感受到动力,为长期目标设置一些短期目标,保持乐观与希望,将是有效的方式。
我是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一个爱投资的读书人~
如果觉得文章对你价值,点赞和转发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