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775203/01f3efc4da3ea4d3.jpeg)
2017.12.21 星期四 晴
生而为人,都挚爱着自由的感觉
01
记得有一次听家长课堂,老师让两个家长上台玩角色扮演游戏。一人扮演妈妈,一人扮演孩子。
两种朝前走的方式。一种是妈妈和孩子手拽手、肩抱肩彼此羁绊朝前走;一种是妈妈和孩子各在各的轨道,互不牵扯并肩朝前走。
不用参与其中,单单旁观,我们就可以明白两种走法的利弊优劣,更会毫无疑问的愿意选择第二种走法。
毕竟,生而为人,都挚爱着自由的感觉。
只是,现实中,选择第一种走法的家长大有人在,包括我。
更甚至,今天以前,我从来没意识到自己是其中一员。
02
今天上午没什么工作,便坐在桌前思考昨天日记里写下的那句话:“我不追求一时的成绩,但深知成绩就是一个人能力地体现。”
这句话是我自己原创,是我这几天琢磨的主要内容。
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运算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每一项能力都是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是决定学生学习生活是否顺利是否愉悦的必要条件。
大妞各科成绩都处于低水平线上,是总体能力不够,还是学习态度问题呢?以我对她的观察了解,她在学习上付出的精力,还不到她全部精力的一半。
也就是说,她的内心里,从来没认为学习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儿,没认识到一个没有能力的人,闯荡人生会有多艰难。
总结一句话,就是缺乏学习动力。
这样的状态,细细思来,实在和我平日里的教育有极大关系,是我没有尽到责任丰沛她的认知。我总想给她一个阳光明媚的世界,从而故意掩盖住世界中的黑暗和丑恶。
殊不知,这样的教育,同时也直接漏掉了对大妞能力的培养,以至于她日日没有拘束的玩耍嘻戏,从不知烦愁为何物。
哪怕,成绩持续下降。
能力和知识一样可以迁移,学习生活的能力体现,就是未来走入职场和社会的能力体现。
难道,要让自己的孩子,一生都活在这样浑浑噩噩甘居人下的境遇中吗?
我忽然变得焦虑,在单位坐卧不宁一上午,下班后神情恍惚地直奔大妞学校门口,等着接她回家。
尽管努力克制,依然在听到大妞数学小测成绩时爆发了,狠狠地、严肃地批评了她。不但直接说出现实残酷的话语,甚至描述了几个如果她没有能力就会遭遇的尴尬场面。
大妞有点懵,也有点委屈,更有点不服气。她咬着嘴唇一直问我一句话:“那又怎么样呢?”
我猜她是想听到我说会包容她,会一如既往的爱她,毕竟之前我就是这个样子表现的。可我这次被情绪吞没了理智,打死不开口。
03
中午睡醒一觉后,拿出听课资料开始翻阅,读到自己划重点的句子:“别让爸爸妈妈的人生和孩子的人生纠缠在一起。”
恍然醒悟,我竟不知不觉把自己陷入了纠缠,又拉又拽的扯着孩子走路,难怪她会不舒服,会反抗。
我在单位,孩子在学校,生理上物理距离上离开了,可心里纠缠着她。
坐在办公桌前不工作不学习,使劲儿琢磨孩子,无形中就对她加了一个理想状态的设定。然后回到家,只要她不是那个理想状态,就无法控制自己,就开始大发雷霆,一改昔日温柔宽容的形象。
哦,天,我这是在干嘛,我真的被应试教育冲昏了头脑吗?孩子读初中,课程骤多,作业繁重,她开开心心每天在晨曦中背着书包去上学,乐观看待成绩排名。
却焦虑了我这个自诩读了很多教育书籍的妈妈。到底焦虑的根源,是孩子的现状,还是我的现状?
里面到底有没有一种叫做投射的东西?我想大概有的。
是我对现实无法掌控的恐惧感,投射到孩子身上,借口能力这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来义正言辞发泄情绪。
小小的娃肯定一头雾水,啥意思啊?我怎么了?做错什么了?妈妈怎么突然更年期了?
我又做了一把糊涂家长,冷汗涔涔。
反思吧,看看自己的心,想想如何给孩子道个歉,安抚一下她幼小纯净的心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