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
长安行纪(五)

长安行纪(五)

作者: Joe静哥哥 | 来源:发表于2018-07-16 09:38 被阅读0次

兴庆宫,是唐玄宗做藩王时期的府邸。唐玄宗登基后大规模扩建,成为长安城三大内之一,是唐玄宗开元、天宝时代的中国政治中心所在,也是他与爱妃杨玉环长期居住的地方。唐代开元、天宝年间,大唐国泰民安、四海升平,万方来朝,唐玄宗、杨贵妃常在兴庆宫内举行大型国务活动、文艺演出,因而在唐诗中留下无数佳作名句,其中李白那三首脍炙人口的《清平调》便出自兴庆宫的沉香亭。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李白啊李白,读你这么多年,原来你也在这里。就因为其中的“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两句,被高力士抓住把柄,杨贵妃枕边风一吹,李白便被“赐金放还”。唉!沉香亭在哪儿呢?

正在迷失之间,看到一处被矮墙栏杆围起来的地方,中间露出一些柱础,边上生长一棵大树。我知道这里必有蹊跷。栏外一块石碑,走近一看说明:勤政务本楼遗址。

勤政务本楼曾建于紧靠兴庆宫南墙的位置,是唐玄宗督促自己勤政、亲民的体现。此楼相当于兴庆宫之正殿,凡改元、科举、大赦等重大典礼均在此楼前广场举行。每年正月十五上元节、八月初五千秋节,玄宗都会登临此楼向群臣百姓致意,全城同欢。       

根据记载,该楼附近还建有花萼相辉楼,与勤政务本楼共同构成长安城内大型文艺娱乐活动中心,是盛唐天子与万民同乐、交流同欢之处。

其中碑文中所介绍的“玄宗曾在这里训练舞马百匹进行表演”,瞬间让我眼前一亮,不得了啊不得了。眼前的一切瞬间倒退穿越回一千多年前。这里正在上演唐代的“春晚”,总导演就是唐明皇,而艺术总监则是杨贵妃。至于观众,你尽可以想象,活在那个时代的所有你能想出来的名人以及无名之辈。

一查资料才知道,唐代"春晚",压轴戏一般是"舞马"节目。皇帝在宫前举行盛大宴会,接受文武百官、外国使臣以及各少数民族首领的拜贺,并以舞马助兴。高头大马会按着音乐的节奏起舞,口衔酒杯,半跪送至客人桌前,多时百匹马同时表演。当领头的舞马纵身跃上三层高的木板,并被大力士举起在上面旋转如飞时,晚会也达到高潮。

唐玄宗时期的舞马阵容相当可观,常备舞马多达四百匹。唐玄宗还善于组织群马表演,场面展示极为壮观。他非常重视马的包装,舞马上场,一般要身披彩纹花绣的装饰,颈悬金光灿烂的铃马鬃则用珍珠美玉加以装饰,极尽富丽之态。

“更有衔杯终宴曲,垂头掉尾醉如泥”,这是唐代宰相张说所作《舞马千秋万岁乐府词》内的诗句,他在《舞马词》里描述:“彩旄八佾成行,时龙五色因方。屈膝衔杯赴节,倾心献寿无疆。”1970年10月,西安城南何家村唐窑藏出土的“舞马衔杯纹银壶”有关舞马形象的图案,无疑为一直存在于诗词歌赋中的舞马衔杯找到了明确物证。

多年前看奥运会时,其中有骑马比赛,有一项叫“盛装舞步”,骑手和马儿踏着节奏翩翩起舞,那真是赏心悦目。后来又看见英国女王的皇家骑兵也有专门的舞马仪仗队,那个高大上啊。真是没想到,唐朝人已经把“舞马”玩儿到了极致。我看过记载,宋徽宗修建“艮岳”,其中就有驯兽师专门训练百兽,只要皇帝一来,所有动物都会低头下跪致意。

这让我说什么好呢。不知道该为我们历史上曾有这么会玩儿的两位帝王感到骄傲呢,还是应该痛感物是人非事事休?

不想再去纠结了,还是赶紧离开吧。谁知道又走错路,一头撞见阿倍仲麻吕的纪念碑。能不停留一会儿吗?你可以不知道安倍晋三,但不能不知道阿倍仲麻吕。

从公元630年到9世纪末大约260年间,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的日本朝廷为了学习中国文化,先后向唐朝派出19次之多的遣唐使。当时,遣唐使分为长期留学生和短期留学生两种,前者称为留学生和留学僧,后者称为请益生和请益僧。长期留学生可以在唐学习至下一期遣唐使到来,短期留学则是与当期遣唐使一同回国。

公元717年,阿倍仲麻吕16岁时因学识卓越被选为第九批遣唐使,与井真成(18岁)和吉备真备(22岁)一同从难波津出发,走南路航线,由五岛列岛横渡中国东海,到达江南地区之后,长途跋涉来到唐都长安。

当时唐朝只有四五品子弟、年龄在14-19岁的适龄青年,才可到最高学府—太学学习,而仲麻吕是五品船守之子,时年16,是当批遣唐使中唯一符合资格的。学成之后,仲麻吕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阿倍仲麻吕性情谨慎又不失浪漫,是个性情中人。他在长安期间,正值唐诗创造的高峰期,深受李白、王维等人熏陶,也爱上了唐诗写作,和他们常在一同喝酒作诗,并有多首诗篇传播至今。

  753年(天宝十二年),阿倍仲麻吕五十六岁,在唐已经度过了三十七年的异国生涯。尽管他备受殊遇,荣达公卿,但怀国思乡之情却是与日俱增。日本遣唐副使吉备真备是当年和仲麻吕同时入唐留学的好友,两人久别重逢则自然不胜感慨,也必然激发阿倍仲麻吕的回乡之念,因而向朝廷再次申请归国。唐玄宗见阿倍仲麻吕赤诚仕唐三十余年,家中尚有高堂,同意了他的要求,并特命他以皇帝特派大使的资格伴送日本大使回国。任命一个外国人为中国皇帝的使臣,足见唐玄宗对他是何等的信任和器重。阿倍仲麻吕获准回国的消息传出以后,与仲麻吕交好的友人,无不依依难舍。诗人王维的《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集中地表达了这种深厚的友谊。

753年6月,阿倍仲麻吕随遣唐大使藤原清河等一行辞别长安,南下扬州。他们在扬州还会见了著名的鉴真大师并邀其一同东渡日本。后来,阿倍仲麻吕和鉴真大师等人一起从苏州乘船启航回国。归国路上,阿倍仲麻吕仰视海天,心潮澎湃,写下了著名的《望乡》歌:

  翘首望东天,神驰奈良边。

   三笠山顶上,想又皎月圆。

  但是,天不遂人愿。他们一行的归帆在海上遇到了风暴。阿倍仲麻吕所乘的第一船与其他三船失掉了联系,被风暴吹到越南皮州海岸。登陆后又遇横祸,全船一百七十多人,绝大多数惨遭当地土人杀害,幸存者只有阿倍仲麻吕和藤原大使等十余人。阿倍仲麻吕等在海上遇难的消息传来,长安朝野无不为之悲泣,都认为阿倍仲麻吕已经葬身大海。他的好友、大诗人李白听了这个噩耗更是十分悲痛,挥泪写下了著名诗篇《哭晁卿衡》:

  日本晁卿辞帝都, 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 白云愁色满苍梧。

  李白把阿倍仲麻吕比作洁白如玉的明月,把他的死比作明月沉大海,说明他们之间的确惺惺相惜,这首诗也成为中日友谊史上传诵千年的名作。

  755年(唐天宝十四年)6月,阿倍仲麻吕等人历经艰险,辗转跋涉,终于再度回到了长安。然而未待多久,“安史之乱”爆发。已经五十八岁的仲麻吕伴随玄宗皇帝避难于四川。直到757年,叛乱平定后,他又跟随玄宗返回长安。

  归来后,阿倍仲麻吕再次在唐朝为官,历任左散骑常侍,镇南(安南)都护,安南节度使等要职。770年(唐大历五年),阿倍仲麻吕卒于长安,终年七十三岁。唐代宗为了表彰他的功绩,追赠其为潞州大都督(从二品)。

阿倍仲麻吕入唐五十四年,历侍玄宗、肃宗、代宗三朝,备受殊遇,荣达公爵。为中日两国友谊和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为纪念仲麻吕的伟大业绩,中日两国人民分别在奈良和西安建立了阿倍仲麻吕纪念碑。眼前的纪念碑上正刻有仲麻吕的生平事迹,以及他的《望乡》和李白的《器晁卿衡》两首著名的诗歌,供人瞻仰和追怀。

那一定是一个极其美好的时代,后来的中日关系再也没有了那样的情怀。直到甲午海战、抗日战争的爆发,中国和日本,已经沦为世仇,直到今天仍然无法化解,战争的阴云依然没有散去。但是,我们应该知道,在遥远的唐朝,我们真的有过那么一段美好的过往。

走出公园大门,对面就是西安交通大学。喔,原来这公园就是交大的后花园呢。回望一眼正在修葺中的公园大门,一样的仿唐风格,但做工却毫不粗糙,架构也更加古朴、沉稳,隐约透出日本的古建筑味道。这让我想到了唐代韩愈在《师说》中写到的: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

想到这,自己会心一笑:长安早晚会归来。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uOANUh5cThJCeJkb-209Fw

相关文章

  • 长安行纪(五)

    兴庆宫,是唐玄宗做藩王时期的府邸。唐玄宗登基后大规模扩建,成为长安城三大内之一,是唐玄宗开元、天宝时代的中国政治中...

  • 长安行纪(四)

    “儿子,这里就是大明宫遗址,前面是含元殿,你手指按住的地方就是背后像宫殿一样的丹凤门。” 我把蛮蛮抱起来放在大明宫...

  • 长安行纪(二)

    “爸爸,我们来比赛吧!” 儿子蛮蛮在西安城墙上奔跑跳跃,遇到一位来自苏州的小朋友,两个人快速地结识,拉着小手往前奔...

  • 长安行纪(一)

    返蓉已数日,除了在朋友圈发几条短文外,似乎再无能力把此行西安的收获做一个总结,但是,出来混总是要还的。不论对于西安...

  • 长安行纪(六)

    “你说要是给大雁塔弄个闪灯怎么样?像埃菲尔铁塔一样,整几万个灯泡挂上去,每晚九点闪灯五分钟,绝对人山人海。”我看着...

  • 长安行纪(七)

    “是不是非得从兵马俑开始聊秦始皇?” 刚准备写这一纪,我就一直在犹豫。 顶着大太阳逛秦陵兵马俑博物馆着实需要一些毅...

  • 长安行纪诗(三首)

    【登永宁门】 一夜雨歇寒意消,南门城邑乐逍遥。 倚欄执戟豪情迈,怀古临风意气高。 钟鼓楼前人驻足,回乡街上影飘摇。...

  • 长安行五首

    (其一) 暮春时节赴长安, 一路骋怀听雨眠。 盛世大唐来入梦, 肩随太白访名山。 (其二) 四月天如何?长安春未了...

  • 行纪┆南京(五)

    换了房间开始睡不好、好吵一晚上醒几次、昨天晚饭的汤包好像吃的太急烫到舌头现在还隐隐约约在疼、 诶好困、今天要去哪儿...

  • 长安纪-序

    载三千浮生,记千万百姓,承万千锦绣,禀天下长安,护江陵无恙。 世间万物,皆有因果,万物生长,皆有灵气。山河百川,川...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长安行纪(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huv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