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提示:这是一篇很杂很乱充斥着个人情感和思想斗争的散文,恨不得自己把自己掐死的那种,细节遍布各处,甚至于标点符号。因此,作者并不建议读者以白开水的心态阅读,如果你正在吃饭、如厕、或者边如厕边吃饭,都不是一个适合阅读的良好时机,但如果你准备入睡,这倒是一篇蛮好的助眠文,因为里边有很多你看不懂的东西,当然,作者写的时候也不太懂。
敬告
关于“论”这种文体,我向来是不去作的,这倒不是因为自命清高种种,而是实在写不出像样的“论”的文字,在此之前,我习惯用“谈谈”、“聊聊”、“说说”等词汇来叙述“论”的观点,但今日实在觉得那些叠词无法真正表达內心思想了。姑且就用“论”吧,有关“论”的释意便不再多说。
正文之前再插入一句:我会尽量用“人话”去写这篇文章,因为昨天回家,母亲看了《斑离·开言》这篇文章后,告诉我说:
“你写的东西越来越不像个人了。”
但我终究是个人,也尽可能用“人话”去写吧。
思来想去还是感觉应该以“学习”这个话题作为本系列文的开篇,在昨晚和今晨共计长达60分钟的与风搏斗行程中,我终是确定了“斑离”系列的选题。既然本次行程的目的是“学习”,想来用“学习”作为开篇也再合适不过。
于我看来,学习是一个范围很大的话题,大到甚至无法确定它的界限,先人有言: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谓之成 人。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劝学》-荀子
这便是告诉我们学习的取地,智慧的发源,以及如何学习。
又见: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篇》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篇》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冬夜读书示子聿》-宋-陆游
便是告诉我们学习的方法。
引经据典的流程到此结束,不然说多了大家又要犯困,而且我许诺要用“人话”来写这篇文章。
接下来谈谈我对学习的看法。
此行我是抱着明确的目的去的,那便是如何自己开一场有成效的家长会。
与当时在场的各位前辈不同,目前由我全权负责运营的事业是以“小、初、高”课外针对性单科拔高为主的,面向全县境内的所有适龄学子的一项通培项目。换成“人话”来讲,就是拿下了“乐乐课堂”在滑县全县境内和辐射及衍生县市的独家代理权,通过合作、自建等方式所经营的“课外辅导”的项目,虽然总感觉“课外辅导”这个说辞有些不甚契合,但大家都这么说。别人都这么说,那我这个人也便这么说吧(关于我的工作,或者说事业发展经历会在后续的《小微企业的建设与发展》一文中补充,标题可能会更换)。
而当场的各位前辈大都从事幼儿教育的事业,大体看来都是教育,但却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之处。
所以,此行便是一次“跨行”学习的旅程了。
我当然要在学习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独立的思考,并在学习中和学习后进行高效率的转化,这样,学到的东西才能为我所用,在《斑离·开言》中,我提到过“取百家之长而融会贯通”的思想,重点便是在如何“取”,如何“融”、“会”、“贯”、“通”。
下面开始我最喜欢的环节,也是各位读者最厌恶的环节——咬文嚼字。无妨,尽管讨厌便是了,我乐此不疲。
“百家之长”很好理解,“世上无所不在我师焉”嘛,是为“百家”,去其糟粕留其精华便是“长”了。
“取”也很好理解,本意就是“取”。
但如何“取”呢?
首先便是要保持绝对清醒的头脑和绝对独立的思考,万事皆不可照搬全用,倘若我把幼儿教育的一套理论硬扣在我当前的事业上,领导非要拿着擀面杖追我二十里地敲死我不可。从我某天突然开窍之后,这套我自认为可行的学习方法便一直沿用至今。的确管用。
于是,“取”之前我们要先进行“剔”,分析出什么是有用的,什么是无用的,但万万不可边学边剔,这样很容易将原本有用的东西当成无用的丢掉,我个人使用的方法是“一锅端”,你管他有没有用,先拿走再说。将所有你可能学到的东西全部记下,其载体可以是文本、视频、图像、音频等等你能想到的一切事物,但现在并不是一个适合记在脑子里的时机,等到一段“学习”的整体结束后,再用脑子去分析,挑出来那些无用的,这便是“剔”,而后留下那些有用的,这便是“取”。
再讲如何“融”、“会”、“贯”、“通”。
读过我之前文章的人,或者我教育过的学生,都知道我很喜欢把一个原有的词语拆开,再逐步分析云云,我将其称为“文字敏感”。
——“文字敏感”是我个人提出的一项理论,里边包涵了对于“文字敏感”的释意、理论构成、学习方法等等,最初的想法是以此为根据编写一套适合10周岁及以上的学子学习的教材,并开设相应的教育教学体系课程,以我个人为主讲导师,奈何时间和资历等等条件的不允许,如今只完成了理论建设。关于“文字敏感”的理论构成和学习方法,后续将会单独做成系列,不并入“写作三部曲”,有兴趣的读者请持续关注我的更新动态。我自认为这是对中国当代学子的一项莫大帮助,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不会“作文”的问题,当然,这个是收费的(我承认,这段跑题了,而且打广告了)。
回到之前,先来看关于“融”、“会”、“贯”、“通”四字的简单释意:
融:汇总、流通、调和;会:感知、理解、领会;贯:贯彻、致用、修正;通:通透、周而复始。
因此,“融会贯通”的根本意义在于转化,但如何进行转化呢?
举个不是很形象的栗子,不喜欢栗子的可以举个香蕉,如果你喜欢,举个平底锅或者大象乃至炸弹什么的都可以:
我正在从事编辑,却去参加了一门关于幼儿教育的课程,这两者看起来毫不相干,但我能不能将学习经历写成一篇短文呢?能不能以文字的形式分享我对幼儿教育的感悟呢?归根结底,我需要将学习的内容带入到我所要进行事情中来,使其变成自己所能利用的东西。万事万物总能找到共通点,你是一个点,学习的内容是另一个点,将这个点无限放大,将两个放大的点相互关联,就变成了一条互相流通的线,将你所做的事看做第三个点,便构成了一个“面”,再加入各种可能参与进来的维度,便形成了一个有形、可见的立体,这就叫转化(不甚准确,某天会修正此项,请各位看官自行意会)。
那么,将各项释意串联起来,便形成了一个从始至终的学习过程:
1. 从任何时间、任何场合、任何人物事的身上获取全部可能得到的资源;
2. 将所学进行梳理,进行详细的取舍;
3. 汇总精华,使其在思想中流通串联,摆正各个思维角度,形成知识网(补充:网是由线织成的,其中会有相交的“点”,“点”是你进行取舍后留下的那一部分,“线”是将知识点互相串联后的结果,进而衍生成知识网);
4. 以每个点、每条线为基础进行感知、理解并加以延伸,发散思维,逐步填满知识网中的空隙,以使领会;
5. 贯彻所学的事物并加以运用,运用过程中产生的错误及时加以修正;
6. 修正的过程又是一个学习的过程,逐步累积,你便会发现思维逐渐通透,再从第一步重新做起,周而复始,学而不倦。
以上便是我个人关于学习的“论”,这种思想层面的文章是很难转述为文字的,因为总也觉得不够恰当和详细,换句话说便是“意会大于言传”。但我已经尽力地阐明个人观点,所以,此文难免有种种瑕疵,如有纰漏,还请读者指正。
回来之后我一直在作自我总结,心境和思维逐步明朗,颇有种“拨云掸雨分暮色,风吹雾散见花容”的感受。
任老师的课程的确改变了之前我对“讲师”这一职业的某种偏见,我想,以个人为榜样引领并影响全场才是正确的表达方式吧。
长路漫漫,任重而道远。共勉。
首发:2020年10月20日
一次编辑:2020年10月20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