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生命的意义》第一部分
在集中营的经历。首先申明,这并不是对某些事实的陈述。而是有关我个人经历的记录。同时也是对数以百万的囚徒,经历过的事件的记录。
这是由一名集中营的幸存者亲口讲述的故事。
故事的焦点,不是大家常听到的有关集中营的恐怖遭遇,而是一些小的磨难。换句话说,就是想要回答一个问题。集中营的日常生活是如何反映在普通囚徒的思想中的。
文中所描述的多数时间并不发生在诸如奥斯维辛这样著名的大集中营,而是一些小的集中营。事实上死亡大多发生在这些小集中营。
本书的主人公不是平日里受人景仰的大英雄、烈士,也不是那些有名的囚徒、囚头,就是监狱中充当临时财产托管人并享有特权的囚犯,或者是一些有名的囚徒。
本书不是名人的受难记,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在那些不为人知没有记录在案的遭遇者所遭受的磨难和死亡。
书中讲述的正是这些普通的囚徒。他没有带着表明身份和特权的休裤袖箍,却时常遭到囚头的轻视。
当普通囚徒饥寒交迫时,囚头们却衣食无忧。毫不夸张的讲,许多球头在集中营的日子,甚至要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好。与看守相比,这些人更为凶狠,在鞭打时也更为残忍。
当然,集中营挑选这一类人也有自己的标准,那就是性格要适合这份工作。而且一旦这些人没有遵照指令完成任务,那么他们的职位也会不保。不久他们就会变得与纳粹的看守一样。
你们可以以纳粹看守的心理,来判断这些人的心理状态。对于没有经历过集中营生活的人来说,很容易对有过这种经历的人抱有一种错误的同情心态。
外人对于囚徒之间为了生存的残酷斗争一无所知。这是一场为了每天的面包,为了生活,为了朋友的斗争。
首先让我以一次转移为例。有时集中营会将某囚犯转移到另一个集中营,但通常情况下,这种迁徙就是一次死亡之旅,终点站是毒气室。转移的囚犯,多半是那些基本丧失劳动力的体弱多病者。他们会被送往设有毒气室和焚烧炉的中心集中营。
谁将成为死亡之旅成员的选择过程,意味着囚徒个人之间或者群体之间,将会为了争取自由和生存而斗争。其中最重要的让自己或朋友的名字,从旅客名单中划去。尽管每个人心里都明白自己或朋友的胜出,就意味着另一个的死亡。
要用心理学所要求的某种严格方法,来对这样的主题进行解释和陈述是有一定困难的。如果这个旁观者,本身就是一个囚徒,他还具有客观性吗?
比如说吸烟。实际上,只有囚头狱霸,才有吸烟的权利。而那些被生活打击得失去生活信心的人,也是例外。
每当看到狱友们吸烟时,我们就知道他已经丧失了生活下去的勇气。
一旦勇气失去,几乎就不可能再挽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