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张路所绘的《老子骑牛图》中,老子坐于青牛之上,手持《道德经》卷,正抬眼注视着一只飞蝠。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庄子》一书中曾记载了孔子向老子问学的故事,孔子说老子像神龙一样深不可测。
相传,老子看到周道衰败,骑着一头青牛西出函谷关。西汉刘向《列仙传》这样写道:“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老子骑牛,紫气东来,这是后人为老子附会的神仙一般的描述。而且,画里老子的坐骑不是马,而是牛,据说也有特指:马所代表的乾卦所生发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合乎孜孜不倦地入世进取的儒家的特点;而牛所代表的坤卦所生发的“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精神,则合乎道家创始人老子的思想主旨。
相传,西出函谷关的老子被关令尹喜拦住,非要他写点什么才肯放行。结果是老子留下了一篇五千字的文章出关而去。这篇文章就是《老子》,又称《道德经》。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了三位老子,他们时代不同,国籍不同。可见司马迁时已经搞不清,到底哪一个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
20世纪30年代,学术上的疑古思潮盛行,老子的存在受到了很多人的怀疑,《老子》一书也被盖上了许多晚出的标记,引起了学者的质疑。道家的创始人老子究竟是否确有其人?问题的解答需要一个强有力的证据。这个证据就是出土于湖北荆门,时代在战国中期的郭店楚简《老子》的发现。
老子肯定是存在的,文献也有记载。在先秦的诸子百家当中,老子、孔子应该是最具代表性的两大人物。1993年在湖北荆门发现《老子》甲乙丙。《道德经》有五千多言。
《老子》历来被视为难读之书,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书中提出了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道”。这是一个生成万物、又不能够明明白白说清楚的“道”,所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的本质是“无为而无不为”。为此,老子主张顺应自然之势,放弃争斗,回归自然。“道法自然”是道家学者共同的理论基础,庄子将这种思想发扬得更加绮丽多彩。
庄子与老子齐名,世称“老庄”。庄子名周,是孟子同时代的人。与孟子的积极入世相比,庄子的思想完全是出世的。他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庄子认为道充斥在天地之间,大到天地,小到粪便尘土,其中都蕴涵着道。事物的性质都是相对的,不存在一个客观的、共同的标准,愈要去认识它,可能愈会被聪明误。他主张忘掉一切客观事物,甚至忘却自己形体的存在。他认为,只要摒除聪明智慧、去掉任何认识活动,就能达到与天地万物浑然一体的精神境界,从而获得绝对的精神自由。庄子的主要思想都保存在《庄子》一书中。
《庄子》一书,文字绮丽、想象奇妙、汪洋恣肆,是中国思想史和文学史上的瑰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