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国朝廷有二命以上穿“赤芾”的官三百人,合礼制吗?)
《毛诗传笺通释》说(大意):
《周易乾凿度》(郑玄)说:“赤芾,天子赐大夫之服。”应该是说列国的卿大夫是天子任命的,才能穿赤芾。因此《礼记•玉藻》说“再命、三命皆赤芾。”现在曹国穿赤芾的人多达三百人,应该都是曹伯自己私自任命的。
(曹国真有那么多二命及二命以上的官员吗?)
《左传》说“乘轩者三百人”与《候人》“三百赤芾”数据是一致的。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入曹。数之,以其不用僖负羁,而乘轩者三百人也。”(晋文公……攻入曹国都城。责备曹共公,说他不任用贤德的大夫僖负羁,而乘轩车的大夫有三百人。”))
(曹共工襄是曹国第一位国君曹叔振铎的第十二世孙,曹昭公之子,曹国第十六位国君。其与晋文公的恩怨,据《史记•管蔡世家》记载,是在公共十六年时结下的。那年晋公子重耳(即晋文公)逃亡时经过曹国,共公对重耳很不礼貌,还对重耳身上连在一起的肋骨感兴趣,想趁他洗澡时偷看。曹国大夫釐(xǐ)负羁(僖负羁)劝谏公共善待重耳,公共不听,釐负羁只好自己私下里对重耳和善。)
《史记•晋世家》说:“晋师如曹,数之,以其不用釐负羁言,而用美女,乘轩则三百人。”(曹共工二十六年,晋文公五年,晋侯围困曹国,三月丙午,晋君进入曹都,历责公共不用贤大夫釐负羁之言,而用美女,致乘轩者达三百人之多。)
《史记•管蔡世家》里太史公感叹:“余寻曹共公之不用僖负羁,乃乘轩者三百人,知惟德之不建。”(我通过探寻曹共公不用贤人釐负羁,却有三百人乘轩车这种事情,就知到共公是不会建立德政的。)
《毛诗注疏》说:“诸侯之制,大夫五人。今有三百赤芾,(曹共工)爱小人过度也。”又说:“《周礼》公侯伯之卿三命,下大夫再命,上士一命。”
“彼候人兮,何戈与祋。彼其之子,三百赤芾。”
候人的编制不多,士、徒共一百四十四人,最大的官“上士”是一命官,六人,他们没有资格着赤芾乘轩车,只能举着戈与殳。曹国不大,虽不知有几方候人,却确有三百人着赤芾乘轩车。
“候人”与“之子”两者之间的对比,使此诗有了讽刺意义。
《毛诗传》说:《候人》是指责曹共公的,其“远君子而好近小人”。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