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下班,坐旁边的两位班主任A与B在讨论一个事情:A班上四位男生与另外一个男生来A这里告状,告状另外一个男生几次偷拿班上学生的牛奶喝。
鲜奶是家长们自己给孩子订的,牛奶公司每天配送,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自行领取。
可没想A班上一个男生居然在没订牛奶的情况多次拿别人的鲜奶。
后来知道这个事情的四位男生比较厚道,主动带这个拿别人牛奶喝的同学来告诉老师,并且特意说这个事情他们不介意,能否给他一次机会。
这个拿别人牛奶的学生也在班主任A面前主动说,愿意在全班面前公开道歉,并在下周带牛奶回来赔给订奶了没喝到奶的同学。
A班主任与B班主任争论的焦点是:让这个男生在班上公开道歉是否合适?会不会伤及孩子的自尊心?后续会不会给这个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A班主任说:因为这个事情全班同学已经知道,这四个男生同意给这个男生一个机会,可班上没有喝到鲜奶的女生不愿意。所以,考虑到事情上升为全班层面,班主任A必须在班上有一个交代。
B班主任说:这个男生能自己主动去承担错误,是一个多么好的孩子啊。虽然他现在是愿意去公开道歉,那万一他后悔了呢?后续万一他没心理调试好,出现巨大压力,心理出现问题了,那不毁了孩子吗?B班主任显然是考虑到孩子是否有心理承受力,首先想到保护孩子。
看到他们讨论的这么激烈,我也加入其中。大概了解具体事情后,我说:我觉得这个事情要不要公开道歉,不能一味地保护,而是要结合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比如在小学、初中,那先保护肯定不会出错,毕竟他的心智确实摆在那。可到了高中生,那就不能一味的保护了,高中生都快成年了,大部分高中生这点承受能力还是有的。B班主任考虑怕这个孩子公开道歉后会后悔,我觉得万一他是敢作敢当的性格呢?那不就促成了孩子的成长吗?
后来班主任A考虑到临近假期,决定先看看班级舆论。一边等孩子回家后跟家长先进性沟通,一边让孩子准备下周赔物资给同学。让这个学生以实际行动做出自己的歉意。我们都认为班主任A这种处理方式比较妥当。
不知怎么回事,这个事情后来学校德育处知道了。说是这个学生在宿舍还偷拿了别人的饭卡,就今天一天刷了别人八十多块金额。德育处跟班主任A沟通,这个孩子之前就有过偷拿别人东西的情况,是个惯犯,这种情况可以KaiC。
仔细一想,德育处对这种惯犯,处理方式是否有待商榷。
我依稀记得,这个孩子在早上主动来找我前排的历史老师背书。看着一个挺老实的孩子。
我突然想到了科尔伯的道德阶段理论。科尔伯认为儿童的道德阶段理论分为三个阶段,即前习俗水平(0—9岁)和习俗水平(9—15岁)以及后习俗水平(15岁以后)。
科尔伯的道德发展理论有没有一种可能是这个孩子的道德水平还处在前习俗水平,就是相对功利取向:通过行为后果是否给自身带来利益来判断行为好坏。
结合这个孩子胖胖的,应该是个经常嘴馋或饿,口欲期可能没有满足的孩子。一个口欲期没有满足的孩子,可能心智的发展也会相对较慢(个人猜测)
我记得自己小时候偷拿过家里的钱买零食,结果被父母知道后痛打了一顿,从那次之后我知道了这个事情是不对的。这个孩子的父母可能没有发现过孩子偷拿别人东西这个习惯,或者发现了因为价值观扭曲也没有及时处理。以至于这个孩子可能不知道自己的行为轻微构成伤害、重则构成犯罪。
所以,我觉得这个事情还是要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毕竟,教育如医生一般,要了解学情后才能对阵下药。
以上纯属个人猜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