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去过日本,我所写的只是风闻而已。
说到日本,我会想到匠人精神,樱花,富士山,还有周杰伦新歌《说好不哭》的MV。我不是一个前卫潮流信息灵通的人,相对来说是信息滞后,后知后觉的人,我想透过我的后知后觉谈谈我对日本的理解。
关于日本动画, 在朋友的安利下看了宫崎骏先生的十大必看动画片,《悬崖上的金鱼公主》、《侧耳倾听》还有《天空之城》。
《悬崖上的金鱼公主》,小女主和小男主纯真可爱,画面将自然和人融为一体,每一个镜头都带给人美感,这部电影我自己看了一遍,和儿子一起看了一遍,然后儿子那几天口里念念不忘波妞。哈哈,俨然变成了动画中的小男主。
《侧耳倾听》看完之后内心有种遗憾,觉得自己不懂乐理真是一种欠缺。音乐像是一支魔法棒,创造生活无穷的乐趣。电影主题是侧耳倾听,当月岛雯想要自己创作小说却又无法明确告知父母时,爸妈听从了她的提议,给她两周时间,让她去探索。当圣司决定去意大利学习小提琴制作时,月岛雯倾听内心的声音我早就决定要支持你了。
《天空之城》我划到的重点是婆婆,和久石让,婆婆出场是海盗身份,恶的代表者,但是看着看着你就会发现她身上善的一面,从编剧的角度角度讲这是人物性格的层次分布,这种人物性格阐述在日本的电影和文学作品里面运用的非常多,《小偷家族》将这种矛盾人性面运用到了极致。主题曲《天空之城》出至大家久石让之手,音乐的魅力再次被完美释放。
最近看冰心先生的《小橘灯》,文中写到樱花的特点是早开早落。早开意味着在凄厉的冬天之后首先带给人们春的喜悦,只要一丝春风,一缕阳光,樱花就漫山遍野的开起,报告日本民众,春天来了。早落让人们联想到人生短促,也促使日本人民向往“物哀”之美。在川端康成的《雪国》中,在春上村树的《挪威的森林》中都可以感受到!
周轶君,一个陌生又熟悉的名字,最近她做了一个纪录片《他乡童年》,她用知性优雅的拍摄手法记录他乡孩子的童年,探讨启蒙教育。第一站,她选择了日本。
谈到日本教育的书籍,看过《窗边的小豆豆》,讲述作者、巴学园、校长的真实故事,而且通过作者结尾处的讲述了解到在日本有一群人一直在研究着巴学园现象。
如今,周轶君做了一部关于日本启蒙教育的纪录片,看完以后内心有些深入细节的思考。
纪录片中,日本人自己表明日本给别国的映像是严谨且美丽的国家,严谨意味着追求完美,然而追求完美深层次的意义是不给别人添麻烦。
在纪录片中有几处细节,启发了我的思考。
首先日本人的严谨不是天生就有,而是从小开始反复训练而成,从而成为人一生的重要品质。在东京藤幼儿园,门的设计是有学问的,门被故意设计成需要很大力气才可以关上,随手一关是关不紧的,那么到了冬天如果门没有关紧,坐在门旁边的小盆友就会感觉到很冷,那么没有关紧门的小朋友就给别人带来麻烦。在平常的幼儿园生活中孩子们对于关门就会努力做到把门关紧,不给别人添麻烦。
在大阪的莲花幼儿园,给人的感觉是这是加非常吵闹的幼儿园,孩子们每天不论体育活动,上课教学活动声音都非常的洪亮,而且从入园开始就教育孩子发音气从丹田的训练。我觉得这个理念是非常好的,声音洪亮之时,人就会随之儿自信有朝气,整个精神面貌也会变得非常好。
在大阪莲花幼儿园老师的教学活动中,老师教授词语时翻动的非常快,于是周轶君就对这个现象请教了园长。校园长给出的答案是,我们教授孩子们知识,并不因为他们是孩子,所以就用非常缓慢的语速和动作,我们只是让孩子们去习惯律动,节奏,和反复这三件事情。校长强调的这三件事情《小豆豆》巴学园校长的观念是传承关系。
同时周轶君也采访了幼儿园的老师,老师谈到作为幼儿园的老师,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保持微笑”。然后问到她希望孩子们在幼儿园学会什么,老师说永不放弃的精神和为他人着想。
当然纪录片中也谈到了日本文化中的“不可以哭”和校园霸凌,有可能是纪录片在选题和剪辑时就已经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所以我们看到的都是好的那一面,当然只有看到好的一面才会引发内心的共鸣与思考。
日本之我见 日本之我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