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线下研修如期而至。希翼等待中,又迎来研修的老朋友——国培专家桂阳玲校长。“回娘家,交作业啦!”浅笑盈盈间,春风扑面,梨花灿放。“上善若水”,谦逊如水般语柔,如水般亲和包容。每一次听她的课带来的是别样的思维火花,从识字教学到口语交际,都是新观念的冲击与洗礼。
这次执教的课是五年级上册的《父爱之舟》。课文是吴贯中的一篇散文。小学阶段和学生说体裁,似乎有些抽象化了。就如坊主所言,文体意识的缺乏只会让我们将课堂上成千篇一律。这是怎样的一节课呢?期待中,搭载一艘爱之船,教之舟,赏一路梨花盛放。
课堂首先以绘本引入父亲的主题,他是我爸爸,各角度的爸爸。拉近主题,让学生走进创设的情感自然的课堂中。
接下来是场景的概括。引导学生梳理归纳一个又一个小场景“父亲卖茧子为我买枇杷”、“父亲和我住客栈,想为我换房”……,犹如定格一幅又一幅水墨画。吴贯中是画家,笔下的文字似乎在倾泻着一个个美妙的画卷。场景或许此刻是零散的。学生照着示范,只管整理表达成一句简短的话。
意想不到的引入探究妙境才是最具匠心的设计。交换顺序,打乱,引导学生探究散文写作“形散而神聚”的特点,学生的求知欲被点燃,抽象变形象,理解感悟深刻。相较常规教法,学生或许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这么多散珠,一个个场景,作者是怎样表现的呢?这时候,课堂以聚焦第八自然段串联起了所有的小场景,犹如一个万花筒,链接了所有的点,窥见那里面蕴藏的精彩。每个场景都有之对应的点,逛庙会、热豆腐……精妙绝伦的梳理讲解,让学生逐个“找出细节,关联场景”,将一篇散文,师生共同串成了一条项链,戴在自己的脖颈间。
课堂的最后是主题的升华与延伸。聚集第九自然段,父亲补棉被的情景,体悟父爱之深沉伟大。关联文章《背影》、吴贯中的画作及与怀念父亲的文字、父爱在生活细节处等环节强化“父爱”主题思想。
纵观桂校长的课堂设计匠心独运,教学环节丝丝入、重点突出、润物无声、灵动、自然,堪称教学范本,为我们点亮了一盏通往文本教学的灯塔——文本教学要教出特点,往纵深处挖掘材料,巧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文本特性,达成教学目标。通过品赏观摩,我们更新了文本教学的观念,激发了许多教学的灵感,促进了课堂反思与专业成长。
搭一艘研修之船,赏驿路梨花盛放,美不胜收,受益无穷!展望未来,希望自己学以致用,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用心打磨,绽放自己的精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