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成功的人说:我行,你也行!马云在全世界巡回的几次演讲中都有提到:
“我都能成功,80%的年轻人也可以成功”!
在微商的圈子里,也有很多人在呼吁:“我都可以成功,为什么你们不行?”
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试想一下,14亿中国人民只出了一个马云,如果每个人都像马云这样成功,那“成功”的定义应该会继续被改写。
根据“二八”法则,占据世界80%财富的人,就是20%左右的人口去分配,我们不能够因为一个成功人士的逆袭故事,去盲目的相信这句话:“我能行,你一定也能行!”
首先,人与人之间的思维高度不同
每个人的成长因素都取决于他的家庭、环境、以及各种过往经验。有些人会困在过去的失败经验里,有些人会守在自己的“舒适圈”里,有些人会产生固定性思维,认为自己就这样了,改变自己特别的难。
在他们的世界里,有着各种束缚自己的思维的观念:
1、成功与我无缘
2、赚钱这件事情对我来说太难了,我还是放弃吧
3、每天都要勤奋,我很难做到,懒癌又犯了
。。。。
其次,人与人之间的努力程度也不同
这倒并非讲很多人不努力,实在是因为每个人的精力时长也真的不同。大多数成功人士,在睡觉这件事情上是可以忽略的。
比如:每天睡三个小时就够的何炅
比如:完全不需要倒时差的携程CEO孙洁,完成多项跨国性的谈判,都是到了当地就直接开始工作的。
再比如:一年365天不下直播的李佳琦,尽管高烧都不敢不播
而普通人一天需要睡足8个小时,否则就完全没有精力处理其他事情。更别说:高烧、倒时差这种反人类的行为习惯了。
精力旺盛的人,通常行动力以及思考力也比常人更加耐久,他们可以拉长自己生命的时间线,完成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最后,也是很重要的,人与人之间的眼界圈层不同
英国有部很了不起的纪录片,导演的初衷,应该是想验证在英国社会阶级是很难逾越的。富人的孩子依然是富人,穷人的孩子依然是穷人,选择了14个不同阶层的孩子进行跟踪拍摄,每七年记录一次,从7岁开始,14岁,21岁,28岁,35岁,42岁,49岁,一直到去年的56岁,几十年过去,还是那个导演,从青年到老年,还是那群人,从儿童步入老年。
那些人的人生好像证实了导演最初的推测,这或许就是残酷的现实,优良的社会资源早已经按照既定格局被瓜分殆尽,从父母辈一直承传到子女辈。
精英阶层的孩子们读书和经历的环境就是和普通孩子不一样。马云也说,如果不是在80年代,他有机会结识了“澳洲爸爸”,他也不会有后来的眼界。
我也有个哥哥,在90年代有机会去了一趟日本,看到了日本的房价和生产的精益化,回来立马辞掉了大锅饭的工作,做起了外贸,一旦有钱,不炒股票,立马买房子,如今早已过上了亿万富翁的晚年生活。
当然,还有看到许多上海本地人,因为拆迁分了很多房子和钱,由于沉迷于赌博,最终累积不了财富的例子。
所以,圈层、眼光、看到的事物不同,也会决定我们人生的下半场。
我们可以学习成功人士的工作“心流”状态,定志向完成眼前的工作,每一个人其实都可以定义自己的成功:
我可以坐在路边为别人鼓掌,成为一项美好事业的幕后推动者
我可以精心的养儿育女,让他们可以成为社会的栋梁
我也可以维护好自己的小家庭,因为和谐的社会就是由一个个和睦的家庭组成的。
大家完全不需要都挤入创业的大潮里,而是做好自己本份的事情,在自己的工作中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就是一种人生的成功。
我们也可以很骄傲的说一句:“你能行的,我不一定能行;但是,我可以的,你不一定能够做好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