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以为,敬业就是要拼命工作,一天24小时刻为工作准备着。
只是,这究竟是工作还是拼命?
1
拼命工作反而是不敬业的表现
小新刚进了一家新公司,为了展现自己,经常主动留下来加班做项目,领导经常表扬他,说他努力敬业。
有一次,小新所在的小组接了个新项目,因为时间比较赶,部门领导要求大家晚上加班。然而,虽然大家都在加班赶进度,但由于项目的不确定性,大家手头上的事情也越来越多。
小新平时就加班多,再跟着这个项目熬夜加班一个多月,终于身体吃不消进了医院。而就在他住院两天后,部门宣布撤掉了这个项目。
很多职场人都会觉得不顾身体拼命工作后就会有产出,然而是否能够取得工作成果,往往还需要很多其他因素来决定。
工作方向是否正确,工作内容是否有价值,这些都是影响能否产出工作成果的要素。单纯的高强度工作虽然能证明我们付出了努力,但牺牲掉身体之后,却不一定能得到你想要的结果。
拿身体去拼工作,从来就不是获得工作成果的必须项,同时它们之间也并不存在因果关系,想要通过牺牲身体来换取工作成果,往往只会两败俱伤。
职场里,做出工作成果是很重要,但能持续地为公司提供输出,才是职场人真正敬业的表现,而为了工作搞坏身体,无法继续提供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做法反而不是敬业的表现。

敬业敬的是职业,它不仅是指公司给我们的职位,同时也是我们自己的职业属性。满足了自身需求,才能更好的为公司提供帮助,而只有公司越来越好,才能更好地反哺我们的职场人,构建这样的双向闭环,才是职场里应该有的敬业表现。
2
工作重要,身体更重要
有一个20岁的女生曾分享了自己这样一段经历。
“不到三秒钟,我后脑勺突然间像针扎一样一阵阵痛,伴随而来的是后脑内部一阵暖意。短短几秒,手臂上的汗竟然滴在地板了。”
“医生下了病危通知书。”
在医院住了9天,因为颅内出血,女孩完全不能进食,病痛把她折磨的不成人样儿,镜子里再也不是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女了。
她在清醒后,写了这样一段话:“我长期熬夜一点多才睡,第二天又早早起来工作。周末时候一觉睡到12点多才起床,只吃两顿饭,晚上2、3点多才睡觉。熬夜的伤害其实长期潜伏在你的身体里,你永远都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爆发。
她的这段话,引爆了微博上关于猝死的讨论,但网友的评论,同样戳中了大家的心。
“我也是,而且经常晚上熬夜的时候感觉就能听到脑内有嗡嗡嗡那种水流的麻麻的声音……”
“我心脏经常出现滋滋的疼痛,出现时间就几秒。大笑也会出现……再也不敢熬夜了。”

生活的不易让无数年轻人疲于奔命,努力生活得看起来更美好,但是大家却忘记了,你想要的这些,在生命面前不值一提。
你可以热爱工作,可以趁年轻的时候多努力,可是千万别拿宝贵的生命来交换。
3
建议
记得冯唐有篇文章,对于健康和工作,给出了10个建议,尽管普通但是好用:
第一:做好本职工作。于事我已经尽人力,接下来我只能听天命。
第二:理解领导期望。很多时候,人不是被领导逼死的,人是被自己逼死的。不要每次都给自己近乎苛刻的要求。鸡蛋煎不圆,世界继续转。
第三:漠视无关噪音。一些无关的人说些有的没的,不要往耳朵里去,更不要往心里去。遇到这些无关的人,认真问两个问题:关你屁事?关我屁事?
第四:行程排满。进入办公室后,马上进入工作状态,时间按十五分钟间隔切割,会连会,事连事,人连人,不给自己焦虑的时间。
第五:定时清空。总是会连会,会死人的。清空的有效方式包括:比如,周五铁定不见人、不安排会,自己关起门来做一些计划性的工作,想一些需要沉静下来才能想透的问题,写几页非常难写的文章。

第六:转移注意力。用体力运动代替脑力运动,让大脑彻底休息,跑十公里、游两公里泳、谈一顿饭的恋爱、看半小时东瀛成人动作片。
第七:做有治愈能力的事儿。和小孩儿说话,陪老妈骂其他兄弟姐妹,背诵诗歌,写耽美小说,和老朋友喝大酒,“事大如天醉亦休”。
第八:知限。从心底认识到,一个人能控制的范围是有限的,你控制不了的永远大于你能控制的。无常是常,世界不会永远不出你所料。
第九:悟空。不要等死后、病后才知万事空,在死前、病前,多去去墓地、三级医院ICU、古战场,多读读《资治通鉴》,特别是涉及改朝换代、勾心斗角、最后没一个有好果子吃的那些篇章。
第十:排除生理疾患。在使用上述九种诀窍之前,彻查心脏机能,确保心脏能吃苦耐劳,自己感到的压力真的不是心肌缺血,然后再去应用上述九项调心大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