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家访记实
今日受一班主任邀请,陪伴她去家访,一个已经休学一年刚刚返回学校没呆几天,又不来校,面临再次休学可能的孩子。
到孩子家之前,我就跟班主任说:问题不是一天形成的,也不可能一次家访就能改变,这次的目标是:只要孩子能开门接待我们就是成功,进而再能愿意跟我们聊一聊,那就更好了,目标就是孩子明天能来学校上课。
结果比预期要好,在姥爷第四次要求开门时,孩子打开了房门,走了出来,怯怯的坐下来。嗯,良好的开端。
我试图捕捉更多的信息:因为是自己的学生,已经认识一周多,孩子外在高大,但是又文文弱弱,声音更是微弱,在姥爷提醒声音大点时我赶紧说我可以听见。
首先问起孩子不去学校选择在家的原因,孩子说 是因为之前拉下的课,想在家里自己补一补,先及时肯定这一行为,又问自我感觉补的效果如何,回答还行。又问,对高中三年时间安排及规划是否了解,不了解,给予解释。
一切顺畅
问,你最喜欢什么专业:经济学,及时肯定,有没有想过考什么学校的经济学,说想考硕士,之后呢,再往上,那就是博士喽,之后呢,再往上 那就是博士后喽,之后那咱们就成了一个经济学家了。不仅用经济学,还想研究它,嗯 这个梦想不得了,再次及时肯定。之后具体规划,需要约12年时间,也就是到自己29岁左右。目标定下后,那往前倒推,一直推到当下,离高考还有一年零九个月,这一年零九个月,就是自己的实现目标最重要的资源了。
三级目标定出来:相关经济学类学校,都是财经类的,一级目标:中央财经,二级目标:上海财经,三级目标:山东财经。各学校需要的分数约在650,610,580,先奔着650去,孩子自己根据自己情况定出来要考的分数:到这里孩子已经多次露出笑容,信心有所提高。看到此,我抓紧靠近目标:
你在家自学补之前基础,可是有可能导致当下新任务的拉下。其实之前所学基础知识是可以跟着当下所学能补上的。接着现身说法,拿出历史试卷,找到一个题,题干是新知识,选项中就有旧的知识,通过一个题给孩子说明,新旧知识的连贯性,和不用刻意停下来补之前知识的可能性。孩子深以为然。
![](https://img.haomeiwen.com/i21003341/9b68091260903222.jpg)
最后跟孩子交流: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家长,老师,同学都是你可用资源,有效不用过期作废哦。
跟孩子讲1+1大于2的原理,让孩子突破一个信念:自己在家学习不如去学校学习效果好。
最后给孩子开放性选择:那你是今晚就去学校上晚自习还是明天早上去学校呢,让孩子有自主选择性,而不是说你去不去学校呢,那是封闭式问题,不利于孩子自己做出选择。孩子说明天早上来学校。
总体感觉还可以,虽然累点,就如老师所说,因着咱们能滋养到一个孩子的心灵,也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一件事。
期待明天第一节课能见到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