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阅读书籍收录万维钢 精英日课
《成功公式》4: 欢迎度和适应度

《成功公式》4: 欢迎度和适应度

作者: b4c3eecc1b51 | 来源:发表于2018-12-24 21:55 被阅读47次

    今天我们继续说巴拉巴西的《成功公式》这本书,这一讲咱们要解决一个大问题。

    我们都知道一个“马太效应”,已经取得过成功的人或者产品往往更容易取得下一次成功。明星写的书一出来就会有人买,上了票房排行榜的电影你自然就想去看。那如果是一位新人写的书,或者被院线压低了排片率的电影,这不就输在起跑线上了吗?

    有没有什么办法,能把名望带来的成功,和自身实力带来的成功给区分开来呢?

    今天我们就要说一个这样的算法。

    1.《哈利波特》是好书吗?

    《哈利波特》可能是近年来最畅销的书,J.K.罗琳也是最成功的作者。盛名之下,J.K.罗琳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她就想,我写小说的成功,到底是偶然的呢,还是必然的?她自己拿自己做了一个特别酷的实验。

    2013年,J.K.罗琳悄悄地用两个不同的笔名,写了两本不同题材的新小说。她想看看如果我不用名气,能不能单纯靠实力让小说畅销。

    第一本是政治小说,叫《偶发空缺》。这本书卖的还行,引起了读者的注意。当时亚马逊有读者评论说,这本书笔法老到,不像新手的作品,也许是一位成名作家用了笔名。后来也不知是怎么传出去的,市面上有了传言,爆出来这是J.K.罗琳的书。

    第二本是犯罪小说,叫《布谷鸟的呼唤》。这本的运气就没有这么好了,被几个出版社拒了稿,后来出版之后卖得也不好。但是偶然的情况下,有人感觉《布谷鸟的呼唤》和《偶发空缺》的笔法有点像。英国一家报纸就专门请了一位计算机专家对这两本书进行语义分析,看看作者是不是同一个人。

    谣言四起的时刻,J.K.罗琳不得不承认两本书都是她写的。结果这这两本书的销量马上暴增。

    恐怖小说作家史蒂芬·金在1980年代也干过这样的事儿。他虚构了一个在底层奋斗的小作家的身份,而且接连出版了五本书。前几本的销量都很一般,第五本还不错卖了4万册。是一个书店的老板发现第五本书的风格实在太像史蒂芬·金了,真相才爆出来。

    J.K.罗琳和史蒂芬·金恐怕都不会对自己的实验结果特别满意。他们没有复制自己的成功。

    所以你要是觉得自己不是流量明星,是真的很厉害,你敢不敢匿名出一本书。

    难道读者读书都是冲着作者的名气去的吗?

    2.白给的成功也是成功之母

    众筹网站 Kickstarter 上有很多传奇故事。比如你想做一个什么产品但是没有钱,你可以把这个项目放在 Kickstarter 上众筹,谁对这个产品感兴趣就会先给你钱,包括给你捐款。有很多小公司通过众筹一飞冲天,但事实上众筹有点胜者通吃的意思,70%的项目都失败了,有的是一分钱都没筹到。

    社会学家在 Kickstarter 上做了一个实验。随机选择200个新项目,分成两组。对第一组,研究者给每个项目捐了一笔几十美元的小钱,对第二组什么都没做。

    结果收到研究者随机给的这比小小的启动奖励的项目,后来获得别的捐款的比率,是第二组的两倍以上。

    然后社会学家又在维基百科上做了一个实验。随机选了200个编辑,分成两组,对第一组给其中每个编辑一个点赞式的虚拟奖励,第二组都没有。

    结果在接下来一个月里,第一组编辑的产量提高了60%,而且其中有12个人又得到了别人的点赞。对比之下,第二组的产量没变化,得到新点赞的只有两个人。

    这就是马太效应,这就是为什么你得赢起跑线!初期的一点点小小成功都弥足珍贵,能给你带来新的成功。

    我们专栏以前就多次说过,失败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成功之母,因为成功能给你带来自信。那今天看来这句话还得修改一下 —— 白给的成功,也是成功之母。

    为什么随机的、白给的奖励也有效?因为你的成功是由我们决定的。当我们决定是否要买一个产品、给一个人奖励的时候,我们很希望参考一下前人的决定。如果你已经得到过奖励,那就证明你是一个“可被奖励的”人。我们就会觉得给你奖励很安全。

    第一次奖励的作用,是证明了你的“可被奖励性”。

    所以说“赢了起跑线”这句话的关键词是*赢*。你光是起步早、比如说让孩子很小就去上这个班那个班,是不行的 —— 你得让他*赢*才行。只有战胜对手脱颖而出,才能给他带来真正的自信,才能向社会证明他的“可被奖励性”。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创业公司要烧钱换流量,有些商家要雇人当托制造排队的假象,有些作家会自己匿名给自己的书写好评。

    那这个世界也太没意思了。

    3.适应度

    如果永远都是过去的成功推动未来的成功,如果一切都是之前的流量决定了后来的流量,那肯定是越大的网络枢纽越大,越老的明星名望越高。但真实世界并不都是这样的。比如 Google 在1997年出来之前,市场上已经有两家很牛的搜索引擎,雅虎和ALTA VISTA —— 那 Google 为什么还能异军突起呢?显然是因为 Google 给用户提供了独特的功能。

    所以内在水平肯定是有影响的,关键是你怎么测量。

    有个著名的实验是这样的。雅虎公司有个音乐实验室,准备了很多新歌,邀请了14000名受试者来听。研究者通过一些分组确定这些新歌的排名,然后在另一些分组里故意把排名颠倒过来 —— 比如说,好歌的排名被压低了,一般的歌曲被排在了前面。研究者想看看,人们会不会被排名影响,去重点关注那些平庸但是排在前面的歌曲。

    对大多数歌曲来说,的确是这样。受试者就好像绵羊一样,别人说这个歌好听,他们就更多地下载了这个歌。托儿,真的有用。

    但是,有几首特别好听的歌没有被压住。哪怕你把它排名压得非常低,受试者仍然能慢慢地把它顶上来。

    据此,巴拉巴西提出了一个概念,叫“适应度(fitness)”。

    当前这首歌有多成功,多受关注,叫“欢迎度”。我们现在知道欢迎度跟以往的成功有关,甚至可以是白给的成功。而“适应度”,则是这首歌在同等的条件下,自己打败竞争对手和赢得关注的内在能力。这是一个来自进化论的词,正所谓“适者生存”。

    巴拉巴西提出,

    以前的成功 × 适应度 = 未来的成功。

    名望和托儿代表你以前的成功,而想要取得未来的成功,你还得有适应度才行。这个道理听起来非常简单,但是了不起之处在于,有网络科学家发明了计算适应度的方法。

    科学家可以实时计算每一首歌的适应度。比如说歌曲A当前的欢迎度很高 ,它获得了10000次的试听,这些试听带来了800个下载。歌曲B的欢迎度一般,只有2000次试听,但是得到了500个下载。

    考虑到下载对试听的占比,我们可以说B歌曲的欢迎度不如A歌曲,但是适应度高于A歌曲。算法可以给每个产品计算一个稳定的、不随流量变化的适应度。

    欢迎度可以是炒作出来的,而适应度代表内在的竞争优势。

    适应度并不一定就是业务表现,因为业务表现是个独立的分数,而适应度是跟别人竞争的优劣情况。但是适应度不受社交网络流量的影响。

    所以如果你想知道一个东西好不好,你需要关注的是它的适应度,而不是欢迎度。现在适应度算法还没有被用于各大购物网站,但是我们设想它将来一定会被广泛应用。科学方法是把商品按适应度排名。

    | 由此得到

    这就是巴拉巴西总结的第三条成功定律 ——

    以前的成功 × 适应度 = 未来的成功

    ***

    那考虑到适应度,《哈利波特》到底是不是好书呢?其实真是好书。J.K.罗琳本是个默默无闻的单亲妈妈,《哈利波特》第一本被12家出版社拒稿,好不容易出版了首印才只有500册。她没有媒体宣传,更没有托儿。

    但是这500个读者认为那是他们看过的最好看的书。他们自己写评论,说不相信有任何小孩打开之后能放下这本书。

    到美国出版后的第一年,也是没有任何宣传,仍然不受重视。但是读者默默地把《哈利波特与魔法石》送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然后它就不下去了。J.K.罗琳霸榜时间实在太长,其他作者都不干了,纽约时报不得不把畅销书排行榜按大人和儿童分开。

    《哈利波特》后来当然是欢迎度厉害,初期绝对是适应度的功劳。是读者的口碑造就了J.K.罗琳。

    那为啥J.K.罗琳匿名写的两本书就没那么成功?我们只能说J.K.罗琳不可能做到每个题材都写得那么成功。

    倒是有一位中国作家,南派三叔,曾经匿名写作成功过。2011年,天涯论坛出现了一个叫做《大漠苍狼》的新小说,读者一时追捧,我当时看了也非常喜欢。那时候没人知道它是南派三叔的作品,甚至没人在乎它是谁的作品,我们只是单纯地觉得这个小说好看。要知道我根本看不下去《盗墓笔记》,你要先跟我提南派三叔我可能还不看了。南派三叔在这个实验上打败了J.K.罗琳和史蒂芬·金。

    我猜这可能跟网络结构有关系。图书太多,分发体系太过重视作者名望。而在天涯论坛,所有人的作品都平等地放在一起,全靠读者顶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成功公式》4: 欢迎度和适应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iut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