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豆豆
“职场潜规则”系列之三:《如何在职场中应对潜规则文化?》,接上篇:““职场潜规则”系列之二:《职场潜规则文化现象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
![](https://img.haomeiwen.com/i7631496/831d6950512d09c3.png)
3 如何在职场中应对潜规则文化?
在这种职场潜规则的泥潭文化中,要应用泥潭管理哲学,首先对它的3个基本原则要明确:
1)在管理学上,没有“正确的做法”与“错误的做法”之分,只有有效的办法与无效甚至负效的办法。
2)从事理学的角度上来说,只有“相对的做法” ,而没有“绝对的做法”。
3)从泥潭管理哲学的视角来看,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不具有道德评估价值的。
这里,我举两个例子,以便你管中窥豹,有所领悟。
第一个泥潭:你是忠于职守,还是忠于老板或上司?
理论上讲,上下的利益是一致的,但某些情况下,老板或上司会迫于自己个体利益最大化的考量,做出有损于公司的事情。当这种私密被裸露出来,是需要我们用某种文明的做法遮掩一下,而不是去仔细研究企业“私处”的细节部分的。所以,任何直接的回答,都会让企业恼羞成怒的。
正确的化解方法是:一定要将自己最为公正的理念坦呈给大家:企业中的每一员,和企业的利益相关。尽管这个外交回答具有欺骗性,但绝对是最有效的。
第二个泥潭:上司或老板暗中询问你同事的动向。
这个泥潭的真正实质是上司在测试你的忠诚度。你任何回答,都是上司考验你的参数,要么你品行不正出卖同事,要么你不忠于公司、为同事遮掩,总之,都有问题。
正确的化解方法:从管理者对企业控制的角度,阐明我们的看法,同时抓住这个机会,塞进自己的私货, 从此成为企业的隐形管理者,实现自己在企业中的价值。
泥潭中有优势,需要体系化思想
要想在泥潭的博弈中获得优势,你必须要具备体系化的思想。
所谓体系化,是建立在基本共识之上,并在此基础上提纲挈领,逐步推导并演算出来的。体系化包括两个基本条件:
第一是公理,第二是人类思想中共有的逻辑思维模式。
公理是确定知识体系范围的概念。比如,“两条平行线不想交”,就是一个基本公理。沿着这个公理,我们就可以推导出平面几何的整体知识框架。
公理是无法证明的,是经验中得出的结论。人类的知识体系是建立在逻辑与推导的基础上的, 是经得起无数次重复的,差别只在于构成体系的公理不同。而事实上,我们现在知道,这个公理已经被人否认,并发展出了另一个知识体系:非欧几何。
我们这个世界也好, 我们自身也好, 我们的组织形态也好, 远没有达到理想的完美状态,总是体现为两面性:
一面是组织系统所提倡的,得到系统公认的原则与规则;
而另一面,则是潜在起作用的,包括组织内部的习惯、习俗、传统等。
恰恰是后者决定了一个成员在组织系统中的稳定程度。
因此,泥潭管理哲学也有它的使用范围,有它的公理。
泥潭管理哲学的研究目标是企业隐形规则,研究对象是企业成员系统,研究目的是推动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研究作用是提高管理者和员工的情商,研究基础是企业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由此,我们就会发现:泥潭管理哲学与经典管理学最大的区别在于所设定的公理不同。
泥潭管理哲学的思想体系所确定的公理是以组织系统的粘联机制为依据的,即:使企业保持一致性关系的是企业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不是成员本身。 在经过对理论基础详细引证之后, 我们推演出目前的泥潭管理哲学, 也就是组织系统学。
4 初入职场的你,现在搞明白了吗?最后,为你做个小小的总结吧
第一,即便学高八斗,也不可狂妄自大。
西方模式可以模仿,但企业真正的核心精神却需要从实践中来。企业文化受现实所囿,要首先学会在泥潭中生存,才能够突破泥潭的限制。
就算你是博学多才的MBA、EMBA,到了中国企业,也需要多学习、多实践总结,谦虚谨慎才更明智。
第二,潜规则是双刃剑,要学会有底线地灵活应用。
尽管泥潭文化有典型的负面因素,但是我们要认识到,存在即合理,因此不应该去逃避,而应去应对他们,同时保持不违背道德准则和价值观。
第三,要智慧地把持群体和个人力量的平衡。
泥潭怪相是群体心理综合下的表现,要在群体中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必须认识清楚群体的心理特征,而不是凭你个人的力量试图去改变这种平衡。
职场生存不容易,拥有智慧才能拥有美好未来。
(本文结束)
倾一生之力,读经典好书,写有厚度的文字,过有深度的人生。我是杜豆豆,感谢您的关注。
作者简介:杜豆豆,IT从业20余年,曾先后研修英语、计算机、美学和心理学专业。早年创过业,后就职多家全球知名IT外企,现工作于某研究院。书痴一枚,闲时码码字。兼任多家平台签约作者,简书会员合伙人,万卷好书工作室、万卷好书读书会创立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