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个同事来找我,让我问一下我表弟,她孩子上一年级,想要升二年级调个班。
问了表弟,说不可能调班,但老师可能会在三年级的时候换。
她说不是想换老师,我们都是当老师的人,知道老师教的是有差别,便那都不是最重要的。
我当然知道,但我还是没太明白她的意思。
她说,我就是想调个班。因为这个班的学生几乎全是搬迁户,也就是大多从农村来的。
我一下子明白了。
圈子,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了受到重视了。
必须重视,以我这二十多年来的教育生涯为基础,我深表认同。
孩子们出身不同,说话的方式,玩得游戏,感兴趣的东西,都不同。家长们每天干什么说什么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全都给了孩子,孩子们互相交往也就互相传递各自带的信息,伙伴关系的影响力在教育界心理办早都说清了,所以,家长们为孩子们选择环境是应该的,这环境包括自然的更包括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中最重要的当然是人。
千年前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个典型例子。现在人们追求名校名师也是。可人们却把最重要的一点给忽略了,那就是父母自己给孩子的影响力。因为父母才是孩子身边最早出现影响最大的人,至于长大后身边出现了影响力更大的人,那是孩子的选择。
父母的样子,就是孩子的样子。父母所有的问题,最后都体现在了孩子身上,这是我们当老师的在见到太多家长后的感受。
没法选择的一切习惯都让人头疼的人,目标不一致,总扶不起来的人,会让人痛苦,让人被消耗。
这几年,我就是在一个自己特别不喜欢的环境中生活。我身边最重要的能影响我的就是我每天面对的人, 我讨厌不求上进,我厌恶整天没有追求浑浑噩噩打发日子,我烦没有营养的社交.....但我发现,我讨厌的一切都每天充斥在我的生活里,逃无可逃。
人有多少力量来对抗这不断拉你下坠的环境呢?
这就是所谓的内耗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