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骑红尘妃子笑

作者: 五月流火 | 来源:发表于2021-05-28 22:43 被阅读0次

    五月下旬,又到了成都吃荔枝的季节。

    昨天和朋友在街上闲逛,瞧见街头巷尾多了很多卖荔枝的小贩,他们大都推着辆三轮车,把荔枝平铺在车厢里,沿街叫卖。

    但凡有人被他们的叫卖声吸引,他们就立马从荔枝堆里捡起一颗个头不大的荔枝,老远对你招呼起来:

    “小哥,过来看看嘛,我家的荔枝绝对好吃,你过来尝一下嘛,又不是一定要你买!”

    可你要是真被她的话打动,接过她手上递过来的荔枝,她就会立马从旁边扯下一个塑料袋,两抖两抖,直接撑开,然后满脸期待的看着你:

    “看嘛,我就说好吃,你要多少?你自己捡还是我帮你挑?”

    这个时候,遇见一个脸皮薄的人,吃了她给的荔枝,又瞧见对方那个可怜模样,不管味道如何,也都不好意思拒绝,只好或多或少的买上一点。

    一笔生意,也就这样顺理成章的完成了。

    不过,若是遇见像我这般脸皮厚的人,吃了他们递过来的荔枝,还要仔细品味一番,货比三家,那他们的如意算盘可就要落空咯。

    虽然,我每次走的时候,他们的脸上看起来都还带着一点笑意,嘴里大气的说着:

    “不买也没关系嘛,下次再来呦。”

    但我总是会带点恶趣味的想,此时,他们的内心一定在骂骂咧咧的了:

    “呗,我看这人明明就是个买不起荔枝的穷光蛋,还在那假模假样的尝尝尝,可惜了我这一颗‘绝好的’荔枝!”

    遍查历史,最早关于荔枝的文献当属西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但那里边儿还不是叫“荔枝”,而是“离支”,取“果离枝头”之意。

    为啥会叫这个呢?

    原来啊,按照古人的说法,荔枝这个东西,只要是离开了枝头,就保存不了多久,只有连着枝丫一起剪下来,保留的时间才能长些。

    按白居易书云:

    “若离本枝,一日色变,三日味变。则离支之名,又或取此义也。”

    等到了东汉,大概是嫌弃“离支”这个名字不够文雅,又或者只是单纯为了押韵,那些文人们才开始在文章中改称“荔枝”。

    因为荔枝只能生长在南方,又不易保存,且在宋代以前,南方还不像现在这般富饶,属于蛮夷之地。

    所以就算你穿越回古代,当上了九五之尊的皇帝,但你想要和现在一样,在应季吃上几颗新鲜的荔枝,那也是很不容易的。

    而在古代头铁文人的笔下,荔枝只要是和帝王将相扯上点关系,大部分都是在讽刺那些权贵之人的骄奢淫逸。

    历史上最有名的,当属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三首》,诗中言道: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特别是最后这两句,明眼人都看的出来,杜牧就差指着鼻子骂唐玄宗:

    “你说你当个皇帝,天下的黎明百姓你不管,却把一个妃子宠溺成这样,你自己说,你他丫的到底是不是个昏君?

    要不然《新唐书·杨贵妃传》里边,也就不会专门写道:

    “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专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

    这吃的不是荔枝,而是大把大把从民间搜刮而来的民脂民膏啊!

    唐太宗荒淫好色,杨贵妃恃宠而骄,乃至后来安史之乱的爆发,不外如是。

    荔枝,主要还是产自我国的西南部、南部和东南部地区,以广东和福建南部栽培最盛。

    在我们老家那一块儿,属于秦岭南麓,虽然不是北方,但因为海拔太高,只适合种一些温带水果。

    所以像荔枝、芒果一类的热带水果,就只能从沿海地区进口。

    还记得在我小的时候,因为住在农村,那时候家里也穷,很少能吃到那些玩意儿。

    要是有哪个亲戚跑到我家来串门,带上一两斤荔枝,那两家的关系绝对算是很不错的。

    而这些荔枝呢,也会被家中大人小心的藏起来,防止自家孩子偷吃,只有当家里啥时候来了客人,才会拿出来装上一盘,充当门面。

    我们这群小孩子,在夏天谁的兜里要是能揣上一两个荔枝,保准舍不得吃,逢人就要拿出来,在他眼前得意的晃上一晃。

    不知不觉间,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从孩子长成了少年,又从少年变成了青年。

    前两天和朋友买荔枝,还跟他笑谈:

    “现在啊,生活真是变好了,不说实现荔枝自由,但是在应季买上一两斤吃个新鲜,还是没问题的嘛。”

    可不知怎滴,现在买来的荔枝,吃在嘴里,却总是不如小时候来的香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骑红尘妃子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mzss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