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想法
30天读30本书,挑战第29本《黑匣子思维》

30天读30本书,挑战第29本《黑匣子思维》

作者: 书虫小白 | 来源:发表于2021-11-30 09:43 被阅读0次

    生活中我们随时会遇到失败,小到今天没有达成预期的目标,大到搞砸了负责的整个项目。失败,似乎在我们身边如影随形。

    从小我们就听过无数遍那句“失败是成功之母”,不要害怕失败,但是,这么多年过去,我们真的从失败中爬起来了吗?真的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了吗?大多数时候,都未必。

    我反思自己,失败之后最喜欢粉饰太平,掩盖错误,也喜欢找借口找理由,就是不肯承认那是失败。我想大多数人也是一样吧!

    在厨房洗碗,把碗弄打了,会责怪是碗太滑了,下次买个粗糙点的碗;早上上班迟到了,会埋怨路上堵车堵的太厉害,总之,失败的时候,我只想甩锅。从来没有想过可以正确地面对失败,从来没想过还可以理性地犯错,直到遇到这本书《黑匣子思维》。

    这是一本将失败,从航空业到医疗业,从个人到体制,从里到外,科学到哲学,全面无死角地分析了一遍的书。

    书中内容主要可以分成三个部分:1、人们不愿意面对失败的主要原因;2、走向成功需要具备什么要素;3、如何通过清理外在和内在障碍,使我们直面失败?

    有时,揭开失败的伤疤,会带来疼痛,看这本书的时候你也会有这样的疼痛感,为那一个个不幸逝去的生命,也为没有人为这个错误负责,甚至为这个错误之上又增添了好多个新的无辜的人命…

    但如果不去揭开失败的伤疤,我们就会离成功越来越远,粉饰太平和掩盖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唯有正视它。所以,这是一本需要鼓起勇气来看的书,就让我们一起,鼓起勇气,直面自己内心的恐惧,看看这本教我们直面失败的书吧!

    可能在看到书名的时候,我们内心就有困惑,黑匣子我知道,黑匣子思维到底是什么呢?

    这本书的故事就是从一台常规的鼻窦炎切除手术开始的。

    伊莱恩是一个有两个孩子的妈妈,大的6岁,小的4岁。她和丈夫马丁结婚15年了,婚姻很幸福。

    伊莱恩患有鼻窦炎,医生建议她切除。她约好了医生,希望尽快做完手术,好好休息几天。在所有人看来,这只是一项小手术而已。

    可就是这场小手术,却出现了意外。在麻醉之后,医生无法从她的口腔插入导气管,尽管有气管切开的办法,但护士的出言提醒没有受到医生的重视,最后,伊莱恩因为这场医疗事故,永远离开了她的丈夫和两个孩子。

    叹息吗?叹息。长叹一声。

    医疗事故在美国、在英国、在世界各地,都频繁发生。这并不是说医生不够尽职尽责,他们已经全力奔跑在工作岗位上,将人们一次次从死神手中拉回来。没有比他们更值得尊敬的职业了。

    但同样是需要严谨操作,航空业的误差为什么那么低,而医疗业的误差那么高呢?

    因为黑匣子。

    飞机上有黑匣子大家都知道。在飞机出现重大事故之后,要找到黑匣子以找出出事的原因。

    所以,这也回应了本书的书名《黑匣子思维》,黑匣子思维,就是指,可以在失败后总结教训,展开调查,并从中学习的意愿和决心。

    1、失败的顽疾

    那么,人们不愿意面对失败的主要原因在哪呢?

    一方面,人类在面对失败时,选择视而不见,是思维定势,这也是人类认知的弱点,和犯错的一个根源。

    人类在犯错之后,就会出现认知失调,并进行自我欺骗,也是一种无意识的甩锅行为。这是人类动物生存本能中根深蒂固带来的自保本能。

    但这不能够解释为什么两个行业的差距那么大,航空业也是人在驾驶飞机,也不是无人驾驶啊!

    另一方面的原因,在于机制。这两个行业体制,对待失败的态度不同,导致了两个行业“进化”的速度截然不同。

    作者在书中说:“要从负面事件中吸取教训,就必须全面考虑所有信息,包括未能立即掌握的信息。”

    除了信息,还不够,还要有“缜密的思维和坚决的信念。”

    黑匣子是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帮助人们发现人类固有的认知弱点,但要想打破这一认知缺陷,需要建立一种应对人类记忆缺陷的机制。

    航空业能在短短百年的时间迅猛发展,有两个关键:一是建立了以改进错误推动进步的正确机制,正如黑匣子的设计;二是航空业有让这种机制蓬勃发展的正确理念。仅此而已。

    2、成功的希望

    人人都知道千古名句“失败是成功之母。”可是,真正从失败中爬起来,走向成功的人有多少呢?

    成功真的是靠失败的经验积累吗?一个坑跌进去无数次,会成功吗?

    做过自然科学试验的同学,可能都知道,在试验中,我们需要设置对照组与重复。

    比如,如果我们想观测光照对绿箩的影响,我们至少需要将两组绿箩放在不同的环境下,一组持续光照,一组持续黑箱,再在其他生长条件尽可能一致的情况下,观测不同的生理指标。

    这个简单的试验,其实并不能只是两盆绿箩那么简单,即便是小样本,至少你也要准备20盆绿箩。这已经是最少的数目了,事实上,这个数目真的重复不够,小样本也需要30才有说服力。

    举这个试验的例子,是说,试错的重要性。

    对照组就是在试错。也许,光照对绿箩的生理指标并没啥实质影响,那么,会是什么因素?我们需要继续试错,继续对照,继续重复,继续排查,直到找到那个影响的关键因素。

    应对复杂问题,试错是最优解。

    任何进步与飞跃,都离不开不断试错,不断看到反馈,不断调整方案,再试错,再反馈,再调整。失败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呢?就是这样。

    作者说:“成功源于创造力和测试复杂的相互作用,源于这两个因素的共同协作。这就是最优化循环的两大动力。”

    尽早开始试错,意味着你离成功就更近了一步。

    试错可以带来两种成功,一种是边际效应,即在这个小山范围内的山顶。你在绿箩的生理指标研究上的最高峰。

    另一种,更大的成功,也是技术、设计和科学领域的巨大飞跃,是创新。创新需要投入大量工作,也需要有独一无二的特征。创新需要各种事物间搭建出联系,所以需要有大局观,但这大局观的基石是试错,不断试错。

    但我们并不是那么喜欢试错,尤其是在,我们根深蒂固的认为光照就是影响绿箩某项生理指标的关键因素之后,我们错误将那个观念认为是自己,于是,这个错误被推翻,我们内心就被推翻了。

    这种思维,是从上到下的线性思维。我们认为它应该是这样的,好,我们有这个观念,再用试验证明这个观念。但,科学的精神,是反过来的,从下到上的试错。我们想知道到底是谁在影响绿箩,所以一遍遍证伪,这个不是,那个不是,最后,我们也许找到,也许没找到,也许成功,也许失败。但这才是正确的态度。

    我们往往拥有完美主义倾向:认为自己能够通过闭门造车,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我们内心往往隐藏着对失败的巨大恐惧。

    那么,到底如何打破这种完美主义倾向,如何直面内心的恐惧?

    3、移走外在和内在的障碍

    在上文中,我们了解了,人们不愿面对失败,喜欢粉饰太平和视而不见,主要来自于认知弱点,同时,人类还有另一个认知弱点,就是,遇事就谴责。一定要找到一个为错误或者失败负责的人才善罢甘休。

    其实很多事情是没有真正的对错立场的,但我们认知的缺陷,就一定要找出一个替罪羊。从而导致各种悲剧的发生。

    我们的整个人类社会,都喜欢谴责别人,以便甩锅。但这正是让事情越来越糟的一个根源,也是让我们离成功,离正确越来越远的一个方式。

    成功外在的障碍,其实来源于谴责。所以,想要成功,就必须记得,遇事不要上来就谴责别人,而是,从这个错误中寻找原因,到底是哪个细节,哪个环节出问题。

    解决外在的障碍,还算容易,只需保持头脑冷静,理性分析错误即可。

    但解决内心对失败的恐惧,不敢尝试的心理,就要彻底换个角度来看待错误。

    之前我们说过,从下到上的试错,将失败,将错误,当成是进步路上的动力,必须经历失败,反馈,调整,再出发,这样的循环往复,失败是成功必不可少的一环。或者说,错误,是必经之路。

    只有把这个心态摆对了,真正走出去尝试,像婴儿迈出第一步探索这个世界一样,摔倒了,爬起来,再来,再摔倒了,哭一会儿,再来,总之,在一次次摔倒又爬起的路上,我们终会见到成功。

    加油吧,努力精进的人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30天读30本书,挑战第29本《黑匣子思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jarx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