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准备写“提问力在管理情绪和调节情绪的作用”这个主题的时候,突然对我们情绪的起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好奇,为了搞清楚情绪的产生机制和传导的生理机制,我做了一次的“情绪”的主题阅读,主要阅读了“情商之父”丹尼尔·戈尔曼写的《情商2——影响你一生的社交商》一书以及用《亲密关系》和《沟通的艺术》做了辅助阅读,于是我准备写一篇科普文,解释一下我们情绪的产生和情绪感染的原因。
“情商之父”丹尼尔·戈尔曼定鼎之作情绪可以传染的
当其他人向我们宣泄不良情绪,比如说朝我们发火、威胁我们或表现出厌恶和轻蔑时,也会诱导我们产生同样的不良情绪。他们的行为会强烈影响我们的神经系统,也就是说,情绪是具有传染性的。就像感染鼻病毒一样,我们也会感染激动的情绪。而且,就像感染鼻病毒会导致感冒一一样,感染激动的情绪会影响我们的后续行为。
与他人的每一次交往都会对我们的情绪产生影响。根据实际情况,它可能会使我们感觉开心、非常开心,或者感觉糟糕,甚至非常糟糕。在交往过程结束之后,它所产生的影响可以持续相当长段时间,这就是所谓的情绪余晖。
我是一个随遇而安的人,很少出现外放的情绪波动,出现情绪波动的最常见原因就是受身边亲近的人的情绪不好的影响:伴着脸、皱着眉、语气不耐烦、叹气、声音大声,造成了我一向平静的内心开始不安,打破我的情绪平衡,然后做出相应的情绪反溃。
我当奶爸那两年,布丁抱在我手上,从来不哭也不闹,但是一旦我抱着布丁和妻子或者父亲因为某事讨论时,只要我讨论情绪激动一点或者开始上升到争执层面,布丁总会在我怀里不安的挣扎,然后哭闹,提醒我不要吵了,小小的她不懂说话,听不明白大人谈话的内容,但是她就是能够在我怀里感知到情绪因子。让她不安的情绪是如何传输到她的脑中的?她的大脑没有发育完全,为什么也能感知这种情绪呢?
情绪产生和感染的生理机制
当我们面对他人的愤怒时,我们的大脑会自动判断这是否意味着存在进步的危险。这种高度警惕是由位于中脑的杏仁核产生的,杏仁核决定我们在遇到危险时到底是战斗、逃跑还是发愣。在所有情绪中,恐惧最能唤醒杏仁核。
在收到警报后, 杏仁核会向大脑各部位发出紧急信息,调动我们的思想、注意力和感官应对引起我们恐惧的事物。因此,我们会本能地更加注意周围人的面部表情,观察他们是否微笑或者皱眉,从而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意图和我们所面临的危险。
警惕性增强后,我们会对他人的情绪暗示更加敏感。这反过来又会使我们更加容易被他人的情绪感染。因此, 恐惧可以增强我们感知他人情绪的能力。
简而言之,杏仁核就像大脑的雷达一样,可以帮助大脑注意到周围新的、令人迷惑的或者重要的信息,以便进一步了解它们。作为大脑的警报器,杏仁核迅速扫描周围环境,对引发强烈情绪的事物,特别是具有潜在危险的事物,保持高度警惕。神经学科学家们早就发现杏仁核可以察觉和触发悲伤情绪,但是不久前才意识到它的社交功能,即作为情绪感染的大脑机制的一部分。
人类的视觉信号般是从眼睛通过丘脑进入大脑的视觉皮层。但信号(比如视觉信号)也可以从丘脑直接到达杏仁核,然后杏仁核会从诸如怒容、姿势和语调的改变等非语言信息中飞速提取其中的情绪含义。这个过程非常迅速,甚至在我们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在看什么的时候就已经完成了。
虽然杏仁核对非语言信息非常敏感,但是它和语言中心并不直接连接,也就是说它是“无言”的。当我们感受到某种情绪时,我们接收到的是大脑回路发出的信号,而不是语言中枢通过言语形式对我们情绪的模仿。因此,与其说我们是看到了某些情绪,还不如说我们是感受到了这些情绪,我们称这种现象为“情感盲视”。
在正常的大脑中,杏仁核也是通过丘脑来接收情绪信息的,比如兴高采烈的语调、眼神里的愤怒或者失败后颓丧的姿势等,然后下意识地处理这些信息。这种下意识又引发自身类似的情绪,这正是“感染”他人情绪的主要生理机制。
非语言信息
在这里我先解释一下“非语言信息”,我对《亲密关系》和《沟通的艺术》里相关内容做了一个摘抄笔记,呈现给大家:
内容摘自《沟通的艺术》和《亲密关系》两本书的“非语言沟通”部分
1、非语言信息定义为:“通过与语言无关途径呈现的信息”
2、非语言信息包含的内容:语速、音调、叹息、尖叫、音量、姿势、动作、表情、距离、接触等
3、非语言信息的组成:
①面部表情和眼神:
③身体动作:包括身体定向和姿势、手势
④身体接触:
⑤人际距离:46厘米以内的亲密距离;46厘米到1.2米的个人距离;1.2米到3.6米的社交距离;3.6米以上的公共距离
⑥副语言:节奏、音调、音量和语速,甚至还有暂停等声音特征,也有喊、叫、哭、笑、叹气、咳嗽、沉默等副语言现象
4、非语言信息的功能:
①提供信息:个体的非语言行为能够让他人了解行动者的意图、情感、特质和话语的本质
②调控交往:在流畅的交往和其他交往中,人们根据非语言行为可以高效率的调节好你来我往的顺序
③表达亲密、传递权力和地位的信号从而界定人际关系。
5、非语言信息通常是模糊不清的,而且大多不是意识层面,也就是在非意识层面,所以在对这些信息在沟通中进行解码时要特别谨慎。
由上面的内容,就能解释为什么婴儿为什么能感知情绪?婴儿出生,杏仁核作为原始脑的一部分,已经存在了,所以他们不是通过听觉听到信息,也不是视觉看到信息,他们是通过杏仁核吸收他们感知到的非语言信息,包括心跳加速,语速和音量变大,对方的回应节奏变化、肌肉收紧啊等等信息受到了情绪感染,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沟通冲突时,我们总是被对方的态度、语气、心态等我们解读的非语言信息引发怒火的原因。
在情绪表达方面,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梅拉宾在1971年提出了一个“梅拉宾法则”,因为这个法则引起了很多误读,所以我在这里把这个法则的原文表述贴在这里:
原文链接:http://www.kaaj.com/psych/smorder.html
Total Liking = 7% Verbal Liking + 38% Vocal Liking + 55% Facial Liking. Please note that this and other equations regarding relative importance of verbal and nonverbal messages were derived from experiments dealing with communications of feelings and attitudes (i.e., like–dislike). Unless a communicator is talking about their feelings or attitudes, these equations are not applicable.( Also see references 286 and 305 inSilent Messages– these are the original sources of my findings.")
翻译过来的意思是:
总喜欢度=言语表达喜欢度(7%)+声音喜欢度(38%)+面部表情喜欢度(55%),请注意,这个和其他关于语言信息和非语言信息重要性的方程式来自于处理情感或者态度沟通的实验(比如:喜欢——不喜欢),除非交流者在谈论他们的感受和态度,否则这个方程式不成立。
也就是说,在情绪表达或者态度和立场的表达中,语言信息的作用只有7%,而非语言信息占到了93%,这个公式不能用于其他方面,再次声明,不要在误读了,百度百科竟然将其用于职场表现,天啦噜!
梅拉宾法则这里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1、非语言信息包含了除语言和文字以外和沟通相关的几乎所有信息。
2、沟通过程中,作为参与者,尽量调整好自己的非语言信息,免得被他人误读,造成不必要的沟通障碍。
3、对于他人的非语言信息,尽可能的不要先入为主,要对其进行确认,可以用知觉检核(具体内容可以参考我的另一篇文章《都说倾听重要,到底如何倾听》),也可以用XYZ表述法(具体内容可以参考我的另一篇文章《面对批评和抱怨你的最佳第一反应——提问》》),也可以用:观察、感受、需要、请求的非暴力沟通步骤(参考沟通经典书籍《非暴力沟通》)。
思考,快与慢——大路神经系统和小路神经系统
在《思考,快与慢》一书中,提到了我们思维模式的两个系统,作者把它们称之为“系统1”和“系统2”,而在《情商2》中,戈尔曼把它们称之为“大路神经系统”和“小路神经系统”。
所谓小路神经系统指的是下意识运行的神经系统,它的运行是自动进行的,不费我们任何力气,而且速度非常快。我们所做的大部分事情,特别是跟情感有关的,都是由它来处理的。当我们被一张漂亮的面孔迷住,或者察觉到别人话语里的讽刺意味时,都是小路神经系统运行的结果。
与之对应的大路神经系统的系统性和条理性非常强,需要人们有意识地对它加以控制。我们能感觉到它的存在,并且它还可以帮助我们控制内在心理活动,而小路神经系统是做不到这一点的。比如,大路神经系统可以帮助我们想出办法来接近那张漂亮的面孔,或者对别人的讽刺进行反击。
情绪可以由一个人悄悄地传递给另外一一个人,双方都不会察觉,因为这种传递是由小路神经系统来进行的。简单地说,小路神经系统依靠的神经回路是杏仁核和其他类似的自动节点,而大路神经系统则把接收到的信号传送到前额叶皮层,也就是大脑的管理中心,它可以进行理性的思考,这样我们就可以对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加以分析了。
这两条途径接收信息的速度差别很大。小路神经系统速度很快,但是不怎么精确;大路神经系统虽然速度较慢,但是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精确地分析。”也就是说小路神经系统速度快但是草率,大路神经系统速度慢但是精确。
小路神经系统的自动过程似乎是大脑的默认模式,不分昼夜地高速运作。当这些自动过程被意外事件或者错误打断时,抑或是我们有意控制自己思维时,比如做出一个艰难的选择,此时,大路神经系统就开始投入工作了。这样看来,我们的大部分思绪都是自动进行的,它们可以处理些例行事物,而我们的深思熟虑、学习或者改正错误都是大路神经系统的工作。
这段引用片段已经很清晰地说明了这两套系统的定义和运行特点,那我们能从这里面得到什么提示呢?
1、小路神经系统就是我们所谓的下意识、潜意识、自动化的系统,我们所有已经养成的习惯、熟练掌握的技能、说话的方式、情绪的起伏、波动,都是这个神经系统控制的一部分。
比如开车并线,不需要大脑发出指令就打该方向的转向灯;出门穿鞋系鞋带,可以边想别的事或者边和其他人说话边寄鞋带,不需要大脑控制;当被人的语气不善被你get到,你会下意识的烦躁;当孩子的行为超出了你的预期,你会不耐烦地对着ta大吼;
2、大路神经系统就是我们的理智脑,用于分析、整理、处理思维信息、学习获取新知,所以我们学习的最终目标是把信息从大路神经系统处理至小路神经系统,达到该项技能的自动化;
3、如果碰到情绪化的场景,我们需要做出的应对是通过技巧把对方从下意识情绪调回理智脑,让他的大路神经起作用,所以好的回应技巧就是为了调动对方的思考分析的大路神经系统,离开自己已经启动的小路神经系统;
4、自我修炼管理情绪,控制情绪,也就是提高自己大路神经系统的反应速度,通过长期的刻意练习,让那些调节、调动技能成为小路神经的下意识反应;另外下意识接受的非语言信息所引起的情绪反应不一定准确;
5、善用自己的小路神经系统,把好习惯、好方法、好技能植入小路神经系统
锻炼大路神经系统,能够即时调动大路神经系统,避免自己被下意识的情绪控制,而是转换成理性地分析和思考。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这篇科普文章的主旨:首先,情绪的发源地是杏仁核,它也是情绪的非语言信息的接收器,所以情绪是可以感染的;接着我们了解了什么是非语言信息以及它在沟通中的作用,我介绍了一个情绪表达方程式:梅拉宾法则;最后我们知道了大脑思维方式的两个系统:大路和小路系统,让我们了解到情绪的原始发源是不受意识控制的,我们需要用理智去压制感性,也就是两大系统必须都要强大,互相补充。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