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网友留言:“期待张老师解读一下明与白,曾经被别人评价为明而不白”。
通常有这样的说法:感而不受,理而不解,智而不慧,明而不白。
可能有人会觉得,这不是文字游戏吗?这么说话多此一举。
咱们尊重这种看法,很多事情的确应该说的直白一些,不要弯弯绕。
但是既然我要解读一下这类的词语,也是有一定的意图的,因为现实生活中的确存在看似“明白”,实则“明而不白”。
咱们一个个说:
“感而不受”什么意思?
“感”是通过眼耳鼻舌身意,感知到了信息,“受”是接受的意思。
也就是说,你感知到,这是由外而内的过程。但是并没有真正深刻理解,没有真正内化,只是表面上的知道,缺少由内而外的“受”。
“理而不解”也一样,表面上理清楚了,这是由外而内的路径,但并未内化为自己的,也就是没有做到由内而外。
“智而不慧”也是如此,“智”是了解、清楚、明白,这是由外而内获得信息,但是没有“慧”也就是由内而外的真正的做到,这里面体现的缺乏跟深层次的认知,实则没有内化。
那么,“明而不白”也是如此,“明”也是由外而内的清楚、知道,而没有内化的过程,也就没有“白”的通透,缺乏由内而外真正的意义上的认知。
很多人自以为的“明白”只是“明而不白”。
就像人们学到了一个知识,他以为自己明白了,其实只不过是知道了一些浅层次、表面原理性的东西,并没有渗透到自己的内在的认知,换句话说,他做不到。
这就像人们常调侃的现象:大脑学会了,但是手没学会。
比如一位销售人员,他学习一款产品的介绍,当看完别人演示产品介绍的过程,自己认为很简单,自己明白了。
然后就“知了、知了”。
实际上呢?
你让他自己来一遍,他根本就演示不出来。
《道德经》说:
知其白,守其黑。
知白守黑,才是真正的明白,“白”的浅层次的东西,而“黑”是内化了的深层次的底蕴。这种把事物原理内化为自己东西的人,也许做着表面上与目标相反的事情,但是,他实际上就是在做与目标深层次相关的事情,只是你没看懂而已,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高手,才是真正的明白人。
总结:明而不白、感而不受、理而不解、智而不慧,这些都是停留在了由外而内,没有达到由内而外的地步,缺少真正内化的过程。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看似“明白”,实则“明而不白”的事。
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和启发。
全网统一可搜索:haoyunbaozeng
![](https://img.haomeiwen.com/i23442541/17a1d1abe1a631b9.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