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读书哲学之光
什么是“明”而不“白”?

什么是“明”而不“白”?

作者: 张巨哲私域变现商学院创始人 | 来源:发表于2023-09-18 19:53 被阅读0次

有位网友留言:“期待张老师解读一下明与白,曾经被别人评价为明而不白”。

通常有这样的说法:感而不受,理而不解,智而不慧,明而不白。

可能有人会觉得,这不是文字游戏吗?这么说话多此一举。

咱们尊重这种看法,很多事情的确应该说的直白一些,不要弯弯绕。

但是既然我要解读一下这类的词语,也是有一定的意图的,因为现实生活中的确存在看似“明白”,实则“明而不白”。

咱们一个个说:

“感而不受”什么意思?

“感”是通过眼耳鼻舌身意,感知到了信息,“受”是接受的意思。

也就是说,你感知到,这是由外而内的过程。但是并没有真正深刻理解,没有真正内化,只是表面上的知道,缺少由内而外的“受”。

“理而不解”也一样,表面上理清楚了,这是由外而内的路径,但并未内化为自己的,也就是没有做到由内而外。

“智而不慧”也是如此,“智”是了解、清楚、明白,这是由外而内获得信息,但是没有“慧”也就是由内而外的真正的做到,这里面体现的缺乏跟深层次的认知,实则没有内化。

那么,“明而不白”也是如此,“明”也是由外而内的清楚、知道,而没有内化的过程,也就没有“白”的通透,缺乏由内而外真正的意义上的认知。

很多人自以为的“明白”只是“明而不白”。

就像人们学到了一个知识,他以为自己明白了,其实只不过是知道了一些浅层次、表面原理性的东西,并没有渗透到自己的内在的认知,换句话说,他做不到。

这就像人们常调侃的现象:大脑学会了,但是手没学会。

比如一位销售人员,他学习一款产品的介绍,当看完别人演示产品介绍的过程,自己认为很简单,自己明白了。

然后就“知了、知了”。

实际上呢?

你让他自己来一遍,他根本就演示不出来。

《道德经》说:

知其白,守其黑。

知白守黑,才是真正的明白,“白”的浅层次的东西,而“黑”是内化了的深层次的底蕴。这种把事物原理内化为自己东西的人,也许做着表面上与目标相反的事情,但是,他实际上就是在做与目标深层次相关的事情,只是你没看懂而已,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高手,才是真正的明白人。

总结:明而不白、感而不受、理而不解、智而不慧,这些都是停留在了由外而内,没有达到由内而外的地步,缺少真正内化的过程。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看似“明白”,实则“明而不白”的事。

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和启发。

全网统一可搜索:haoyunbaozeng

相关文章

  • 不辩而明

    汉代公孙弘年轻时家贫,后来贵为丞相,但生活依然十分俭朴,吃饭只有一个荤菜,睡觉只盖普通棉被。 就因为这样,大臣汲黯...

  • 不告而白

    那一刻 我真的好想 在背后叫住你 但最终 我却什么也没说出口 好像心里有个声音 你如果爱我 一定会回头 后来 很多...

  • 勤而不奋是白勤

    1, 最近迷上了思维导图,到处寻找高手老师,很幸运地看到了武汉的余老师,他在思维导图这块已经有十多年的经验了,开心...

  • 夜月故乡月如是

    《夜月故乡月如是》 ——逆流而歌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淑采读书会

    诚则明,明则诚,相互相成的关系,君子,惠而不贵,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公司与员工合作关系发展是彼...

  • 淑采读书会

    诚则明,明则诚,相互相成的关系,君子,惠而不贵,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公司与员工合作关系发展是彼...

  • 管子.小问

    【原文】 桓公问管子曰:“治而不乱,明而不蔽,若何?”管子对曰:“明分任职,则治而不乱,明而不蔽矣。”公曰...

  • 中国古代经济文选:《管子·小问》

    桓公问管子曰:“治而不乱,明而不蔽,若何?”管子对曰:“明分任职,则治而不乱,明而不蔽矣。”公曰:“请问富国奈何?...

  • 杜甫的诗歌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

  • 不懂

    白 天 不 懂 夜 的 漫 长, 黑 夜 不 明 昼 的 短 暂。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什么是“明”而不“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jngv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