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写的东西很杂乱,要不摘录一些东西,要不写一些日常闲聊话语,渲泄一下情绪,谈谈自己的看法。今天也是如此,聊聊剩饭情结
说实话,小时候并不认为所有剩饭都是不好的,如果中午有点肉,晚上菜里没肉也因为沾了荤而抢着吃,或者用油炒一下剩饭也会抢着吃,一般的大家一起吃,最不好当然是父母吃了。自己结婚了,剩饭如果三个人的话某人吃,两个人的话自己吃,不过有相当几年只要剩下当时我就端给一个看厕所的老大爷吃,逢年过节也送给他一点水果之类,后来我离开那个地方搬家了。刚开始如果不剩下点,就会担心某个人没吃饱。因为爸爸在的时候,来我家时,每次会剩下点,爸爸和某人都会互相推让,然后谁也不吃。然后我下次会再少做些,可是还会剩饭。最后有一天爸爸忍不住了说你能不能多做些,老吃不饱。我说吃不饱怎么还有剩饭,爸爸说饭少了想给留着给他吃,跟某人说也是这样想法。想想的确如此,俩个人都是牺牲型的,从小就习惯先照顾别人需求。在娘家,父母虽然是上班族,当时工资也还算高一顶点的,但全是好人,自然农村亲戚也多,全住我家,饭量特别大,每次吃饭时爸爸都是那个吃不饱的。就算平时就自己家人时,如果遇见改善伙食时,都被孩子抢走了,自己哪能吃饱。没办法责怪爸爸和某人现在生活好了,哪用那么委屈自己,两个都是小心谨慎害怕给别人添麻烦,又不好意思张口提要求,哪怕是自己最亲的亲人。
剩饭对我和妈妈,其他兄弟姐妹来说是不能浪费的粮食,倒掉内心负罪感最强。尤其是我从小还听一些老人的话,去了地下会被惩罚。最近这几年我可以倒掉那些不值钱的,近些日子反是剩的我全能倒了。因为胃口不好,以前在身体和负罪感之前,我总会选择折磨自己的身体,那个浪费粮食的负罪感太强大了,现在我选择保护自己的身体。剩饭情结中让我觉得自己不配得,无论什么事情,只要与别的东西发生利益冲突的,最容易牺牲的是自己。与别人也罢,与自己内在的东西也罢。比如有些人从来舍不得给自己消费,有时真到了自虐,即使生活条件好了也舍不得给自己花,让自己活得舒服些,给别人就心安理得。如果让自己用就会觉得在浪费,如果有好东西就必须给别人吃,自己舍不得买件衣服给家人花理所当然,家人有事自己必须帮助解决,必须跟着一起痛苦,自己不能表现出半点开心,即使自己发生了一件很开心让自己喜悦的事。诸如此类的,中国几千年中发生的苦难潜移默化中,唯有抱团取暖,唯有牺牲付出才能大多数人活下来。个人服从大局,放弃个人做为一个独立的人的生存价值,把个人和集体变成对立面,只讲融合纠缠,而不讲每个人自己自身存于世间独特的价值。
剩饭情结也许是自己不配得,无价值感,跟任何东西比起来最不值钱的是自己,与别人,与自己内心发生冲突,最容易牺牲的是自己。也许是过度的牺牲付出来换取众人认可的生存价值。你看某某某,自己辛苦了一辈子,却让家里人获得那么好的生活。牺牲自己会让心里没有所谓自私的愧疚,羞耻感,觉得自己无私奉献的成就感和压抑在内心的委屈无力愤怒,渴求被看见认可。付出并不是一件坏事,看见别人的满足,自己也心生愉悦,也会滋养。牺牲也是,适度晢时的牺牲可以让大家都彼此走过一段时光的共患难的温暖,亲人彼此之间的扶助和自己的牺牲也能成为滋养人生的精神财富。但是过度呢,把自己赔进去,家人也不会要的心安理得,自己这一生也都是愤怒委屈。家人彼此付出,都牺牲那么一点,又各自承担自己的责任,能看见自己的珍贵,也懂得珍惜别人的付出。如果是我,如果有事情,我希望看见家人朋友可以享受自己的生活,我如果需要帮助时会张口求助。假如有一天我老了走了也希望那些想念我的人可以随着时光消化了自己的情绪,好好过自己的生活,那才是对我最好的怀念。一个人先懂得自己的价值,珍惜自己存在于世界的意义,然后才有力量去爱别人,去心甘情愿地付出,别人和自己在付出中才能得到滋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