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温情
---简评电影《血色将至》
片名取自《出埃及记》中,“埃及到处都是血色将至的景象,即使是木制或石头容器也不例外”,也预示该片不可避免的血腥意味,以及在金钱,宗教互相搏弈中,人性的抉择。
影片讲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纪之交,美国西海岸油田工业蓬勃发展的时期,钻探者丹尼尔·普莱恩维尤发现一个大油田,从此成为富翁的故事。
主人公丹尼尔是一个执着的挖掘者,从银矿到油井,满是油污,不苟言笑的脸上写满了对金钱的渴望。勘探到石油后,一位工友不幸意外身亡,似乎警示人们,它不仅能带来财富,还要付出血的代价。
之后,丹尼尔四处游说周围农民放弃土地,并以低价购买。为此,不惜以儿子HW的名义撒谎,以博取人们的同情和信任。可以说,为了石油,为了金钱,他可以付出一切代价,包括亲情。
居住在偏远地区的保罗,为了改善生活,瞒着家人找到丹尼尔并说出家中土地蕴藏石油,并索取了600美元的信息费。之后,丹尼尔与儿子以猎鹌鹑为借口,住宿在保罗的家附近,偶然中发现了石油。“我只付给他们鹌鹑钱,而不是石油价。”这是他与儿子的一段对话,也赤裸裸暴露丹尼尔作为石油商人的狡诈和卑劣。
影评: 血色温情在于保罗父亲谈判中,他以最低价获取最大利益,还承诺给保罗的双胞胎哥哥、传教士伊莱5000美元用于传教事业。随后,他继续贯彻这一原则,用虚伪的同情博得人们信任,再以冷酷手段骗取这一地区人们的土地,榨取连面包都吃不起的农民,构建自己的石油王国。
为了更多利益,他不断扩张,矗立起一座座井塔,继续牺牲他人利益,更不择手段偷掘不愿卖地农民的地下石油资源。一座座冒着黑烟的油井,如同他的欲望一样,无休止的喷发着。即使是井喷事故中造成耳聋的儿子,意图阻碍他的道路时,也绝情地被送到了远方聋哑学校。
假冒丹尼尔弟弟的男子编造故事博得他的信任,被识破后索要钱财终被枪杀。贪婪的教士伊莱也未能幸免,他与丹尼尔多次交锋,索要拖欠的教堂维修金。十几年后,他再次提出,并额外要求信息费,同样被用保龄球杀害。
影评: 血色温情影片中有四次死亡,都与金钱有关。两名掘井人为了生存而努力工作挣钱,是本能的追求。保罗和假冒弟弟者丧命,乃贪婪索取所致。视钱如命的丹尼尔冷酷的捍卫着,最终也握不住一分钱。
反之,不肯出售土地的农民,吃不起面包,喝不到美酒,没有补偿金,却远离这场尔虞我诈的血腥之争。他们恐怕是“黑金”开采史上,最纯净的灵魂吧。
其次,关于宗教。本片无疑是一本反宗教的电影,丹尼尔不信仰任何宗教,更不会祈祷和忏悔,承诺伊莱捐献教堂的资金却出尔反耳,导致两人心存芥蒂。
影评: 血色温情作为教士的伊莱从谈判一开始,便表现出对金钱的渴望。起初,他只关注自己的教堂和传教事业,随着家乡土地上石油勘探的成功,他的欲望也愈加膨胀。一面为信众进行各种驱魔骗术,一面不失时机想要在丹尼尔的石油生意中分一杯羮,并扮演救世主角色。油井挖掘之日,伊莱主动要求举行仪式祈福,丹尼尔表面应允,当日却对其置之不理。
开工不久,油井出现事故,工人死亡,井塔着火,造成丹尼尔儿子耳聋。伊莱前去索要修建教堂费用时,影片中出现这样一幅画面,他一步步走向存放的废弃石油,导演的意图很明显,今后的他也将身陷油污,即欲望之中,成为和丹尼尔一样的人。
随后,丹尼尔认为伊莱利用宗教巫术造成了这一事故,对其大打出手。这似乎也表达了丹尼尔长期以来的压抑,并对宗教进行的反击和藐视。他的贪婪和狡诈,在日渐增长的财富和扩张的欲望中,怎能忍受宗教的束缚?何况,如伊莱一样的传教士所为,更加剧了他的反宗教心理。
影评: 血色温情因为被骗,丹尼尔杀死了假冒哥哥的男子,却被不愿出卖土地的农民看到。农民是虔诚的教徒,他让丹尼尔受洗忏悔罪过,未料在教堂遭到伊莱报复性的侮辱,让其高喊“我是个罪人”“抛弃了自己的儿子”,令二人之间的矛盾再度升级。也让观众看到信徒农民与教士伊莱之间的区别,一个贯彻宗教原则拯救灵魂,一个借宗教受洗之名进行报复。
丹尼尔声称自己不信仰任何宗教,其实他有,那便是一座座时而沉默,时而喷涌,时而燃焼的石油。
影片最后达到高潮,多年未见的伊莱为丹尼尔提供石油信息,并讨要先前承诺的钱款,却遭到其侮辱。当伊莱被迫一次次,声音由小到大喊出“我是假先知”“上帝是迷信”时,我们看到一对受洗过的丑陋灵魂,一个道貌岸然,一个原形毕露。一个用宗教迷惑心灵,一个用石油榨取钱财。宗教并未让他们灵魂更美好,潜藏在各自心中的伪善与恶,只是加了一层面纱掩盖起来而已。虽然伊莱在最后发出忏悔,称自己被邪恶掌控,但为时已晚。
影评: 血色温情那么,宗教到底是什么?能给予人们什么?信仰必良善,怀疑者必邪恶吗?恐怕电影中的启示是:任何信仰的背后,虔诚之下,都隐藏着一颗阴暗的心灵。遭遇美好时,亦美好。当面临诱惑,与邪恶对抗时,若无法克制和超越,往往陷入其中。这是影片中关于宗教的一点启示。
人性难以表述,只因它的变幻莫测。当儿子决定离开时,暴怒的丹尼尔说出他是弃儿的真相。随后回忆的画面,让我们看到他慈爱的一面。他深爱着养子,两人有过快乐温暖的记忆,尽管经常以此欺骗农民,但那是他人性中仅存的本能。尤其在喷井事故中,不顾一切去营救,让我们觉得他的确是个好父亲。
然而,耳聋之后的儿子无法再与他沟通,甚至纵火去烧投奔他的“弟弟”。而他的情感受到蒙骗,从儿子转移到“弟弟”身上,令其今后始终蒙上阴影,乃至与父亲渐渐疏远。
影评: 血色温情影片中的儿子,似乎是一个折翼的天使,被丹尼尔收养后,给他沉闷无聊的生活带来希望。可以说,儿子是他的同谋、倾听者、良知的最后一根稻草。影片中,还是婴儿的他被亲生父亲在额头划了一道石油,也预示他的未来将与此紧密相连。导演安排的耳聋,似乎想把他与这个肮脏的世界隔离,与丹尼尔隔离。与天使般的白衣女孩相遇结婚,并最终远离父亲,让兽成为兽,残暴地啃食自己的人性,以及他人的生命。
而年青贪婪的教士似乎为此而生。一改宗教人士清心恬静的生活,更乐于追求金钱带来的改变。他一再与丹尼尔接触,试图获取利益,也一步步向恶魔靠近,最终狡诈的石油商与虚伪的传教者无法达成和解,以死亡结束一切。
这部影片的色彩始终沉闷阴郁,如同丹尼尔脸上的油污,令人视觉上产生疏离感。这是一个似乎与光明和纯净隔绝的人,石油般浓稠的欲望已刻入骨髓。但是,导演又无比高明的窥探出他人性中的美好,虽然只是片刻闪现,却令丹尼尔这个人物更真实,更饱满。
丹尼尔视钱如命,他痛恨索要钱财的伊莱,看透了传教士的虚伪与贪婪。却对提供信息、只要600元的保罗给予额外补偿,令其也成为石油商人。由此可见,他的人性并未泯灭,也有自己评判善恶的准则。
影评: 血色温情在和假冒弟弟的男子海边游泳时,海水洗尽了一切。那是一张干净温和的脸庞,深情地回忆童年,期待到家乡建屋生活,直到假冒者自己原形毕露。此刻,片中的两人却呈现出不同色调,阴影中的男子与阳光下的丹尼尔。那一刻,丹尼尔是美好的,假冒者反之。这应该是种象征,贪婪和欲望存在每个人身上,邪恶之人亦有纯真。杀死“弟弟”后,他翻出笔记本看到儿子纵火夜画在上面的图,以及夹在里面的一张照片,瞬间流泪。那一刻,再次唤醒他的父子亲情。导演以此让人们看到丹尼尔的内心世界,对家庭的向往和对亲情的渴望。表面强悍的他,其实何其孤独。
人性永远是一道无解的题,没有答案,却有多种诠释。因为在欲望之下,与金钱的搏弈中,它如此不堪一击。不仅是本片中,世界每个角落,时时刻刻都会呈现“血色将至”之境,亦非虚构。宗教呢,时而闪现纯真,时而表达庄严,时而面露狰狞。影片中丹尼尔与伊莱的冲突,不仅是石油商人与传教士的矛盾,也隐喻着美国西部石油开发过程中,资本家与教会之间不可避免、不可调和的隔膜,以及最终两败俱伤的结局。
影评: 血色温情本片中丹尼尔 戴 刘易斯的表演,可谓精彩之极,对人物性格塑造非常精准。和儿子相处时的温馨,勘探出石油时的兴奋,欺骗农民时的狡诈,掠夺土地时的虚伪,被农民发现杀人时的敌意,识破假冒弟弟时的失望,与儿子决裂后的绝望,追杀伊莱时的疯狂,等等。与此,才有“血色将至”时,木制与容器之外,残留的一丝温情呈现。
(文: 于颖)
影评: 血色温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