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星期天的第122篇(275374字)
读完《人生效率手册》,有以下几点收获。
一、关于目标
目标具有人格属性。所以他不可照搬。因为本质上我们难以为了别人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为何不能早起。因为缺乏动力,或者说足够的压力。
作者的7个人物法,对我难以实施。因为身边就没有自己佩服,在1-3年内盼望超越的人。由于身边没有,就无法观察学习。不过还好,在经典读物中我依然可以找到榜样。5-10年内的人呢?好像身边有那么1-2位,他们的共性是能说会写,有创造力、组织能力以及洞察力。为此,我需要学习沟通、演讲、管理。从来没想到过自己可以成为他们那样的人,这下是不是更有动力了呢?
二、时间管理
越是自己可控时间少,越需要精心的管理,以腾出更多时间发展自我。
真正的时间管理是包括计划、实施、总结、评估以及再次计划的整体循环。
时间分为可控时间和非可控时间。可控时间做需要整块时间才能完成的大目标。非可控时间做目标清单中的碎片化任务。

效率手册是时间管理的工具。
它包含从开始计划,到实施计划、总结复盘,再到评估以及再次计划的整个过程。
1.从上到下标出从早到晚的时间轴,纸的左半边列时间计划 ,纸的右半边暂时不填写,等待第二天列时间的总结。每天最好设置3个主要目标事件,在时间轴上标出计划对应的时间段。
2.按照计划,有序开展自己的一天行动。接着,第二天,仔细填写右半部分。按照前一天的实际情形,在时间轴右侧忠实记录前一天发生的事件。
3.对照右侧的记录和左侧的计划,标出实际与计划不相符合的部分。比如未完成的部分、多完成的部分以及与预估时间不一致的部分。
4.对标出的各项异动进行逐一分析。什么导致了计划未完成,是起床太晚,情绪太差,还是效率太低?多出计划的部分是怎样出现的,老板突然布置的任务,还是自己主动做了其他的工作?预估时间和实际操作的差异由什么导致,是高估了自身速度,还是整体计划调整?这一步的复盘与反思是时间管理中最重要,也是人们最容易缺失的部分。时间管理能力能否提高,直接取决于这一环节进行的质量。
5.再次计划,吸取前次计划的经验,调整细节,提高计划的精准度,尽可能地减少失败再次发生的概率。
目标任务一定要符合SMART原则,即任务是具体的、可衡量的、可实现的、合理的、有时间限制的。即根据自身平时的时间空缺将大目标按时限分解为每天的小目标。比如一年要看完50本书,则一个月4.2本,基本就是一周一本。有了这个目标再根据书的页码分解到每天执行。而看书需要整块的时间,自己整块的时间有早晨1小时和下班后吃饭前1小时。
三、提升效率
番茄工作法——每45分钟休息5分钟,每2个番茄钟休息25分钟。
意志力延伸法:所谓意志力延伸法,就是每次都只要求自己比上一次多做一点点。进步可以很微小很微小,只要连续、坚持。比如运动每次多做一个,比如完成写作,每次比上次提前5分钟……

四、输入与输出
输入:
1.方式:跟人学、阅读、培训和行业会议,行走等。
2.注意整合。首先,刻意训练自己整合归纳意识,遇到零散的知识点,迅速用大脑操作系统将其纳入不同的范畴。
这就像电脑文件夹管理。有人的电脑桌面凌乱不堪,所有文件无序堆积,查找困难。有人的电脑则桌面清爽,文件分门别类,可以轻易迅速找到需要的文件。如果以前对归纳生疏,那不妨从整理桌面开始。
最后,输出是最好的整合机会。当你需要教别人时,你的大脑会不自觉地进行整合,以便流畅有条理地输出,所以,不妨尝试下好为人师。
输出
途径包括演讲、写作,这方面可以看看《高效演讲》、《演讲的力量》、《你能写出好故事》等书。

金句:你如果不能够改造自己,就会被生活改造。
喜欢一个东西是一种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