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从中午开始》是一篇路遥去世前躺在医院病床上写的《平凡的世界》创作随笔,50个小节5万多字,凝聚了一位平凡而伟大的作家生命中最后的心血。
路遥在文中记录了他写作《平凡的世界》时的生活经历、思想经历和感情经历。从萌发写《平凡的世界》的念头到1988年5月25日写完,十年磨一剑,路遥用他十年的青春和生命换来《平凡的世界》的美丽绽放,用他十年的苦难(精神和身体备受折磨)雕琢了一颗晶莹璀璨的明珠。路遥拿《早晨从中午开始》来祭奠那十年的苦难岁月。
我当初读本书时,首先是对于书名的好奇。
后来读的过程中方知晓:
在《平凡的世界》全部写作过程中,路遥的早晨都是从中午开始的。他每天晚上2、3点钟睡觉,有时天亮了才睡。
对他而言,这似乎也是一个象征。当生命进入正午的时候,工作却要求他像早晨的太阳一般充满青春的朝气投身于其间。
在《人生》获得巨大成功后,没有在荣耀面前沾沾自喜,而是自勉自励,相信自己能取得更大的成功,相信《人生》不是自己难以逾越的横杆,继而萌生了创作鸿篇巨着的伟大设想,那就是后来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平凡的世界》。
对于作家来说,读书如同蚕吃桑叶,是一种自身的需要。
蚕活到老吃到老,直至能口吐丝线织出茧来;作家也要活到老学到老,以使自己也能将吃下的桑叶变成茧。
在《平凡的世界》进入具体的准备工作后,首先是一个大量读书过程。有些书是重读,有些书是新读。有的细读,有的粗读。大部分是长篇小说,尤其是尽量阅读、研究、分析古今中外的长卷作品。其间我曾列了一个近百部的长篇小说阅读计划,后来完成了十之八九。同时也读其它杂书,理论、政治、哲学、经济、历史和宗教著作等等。另外,还找一些专门著作,农业、商业、工业、科技以及大量搜罗许多知识性小册子,诸如养鱼、养蜂、施肥、税务、财务、气象、历法、造林、土壤改造、风俗、民俗、UFO(不明飞行物)等等。那时间,房子里到处都搁着书和资料,桌上,床头、茶几、窗台,甚至厕所,以便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随手都可以拿到读物。
读书如果不是一种消遣,那是相当熬人的,就像长时间不间断地游泳,使人精疲力竭,有一种随时溺没的感觉。
这段描述和我曾经想象的路遥截然不同,我当初以为,路遥就是一个天才,《平凡的世界》是在他不费吹灰之力的情况下写出来的。却不知有如此辛苦般的创作过程。
所以,我深刻理解了路遥那句话: 只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人才有可能成就某种事业。
读完此书,我们能够明白路遥为什么能够即《人生》之后,取得更大的成功。
他说:
只要没有倒下,就该继续出发。
在别人抢着表演的场所,我宁愿做一个沉默的观众。
最渺小的作家常关注着成绩和荣耀,最伟大的作家常沉浸于创造和劳动。
归根结底,作家不能深刻理解生活,就不可能深刻地表现生活。
真正有创新的东西是没有榜样的。
写作整个地进入狂热状态。身体几乎不存在;生命似乎就是一种纯粹的精神形式。日常生活变为机器人性质。但是,没有比这一切更美好的了。
走向毛乌素大沙漠:无边的苍茫,无边的寂寥,如同踏上另外一个星球。在这个孤寂而无声的世界里,你期望生活的场景会无比开阔。你体会生命的意义也更会深刻。你感到人是这样渺小,又感到人的不可思议的巨大。你可能在这里迷路,但你也会廓清许多人生的迷津。对于过去曾给过我们强烈而美好印象的一切,只有惋惜的告别,而不会无情的斩断。 一个人要是停留在自己的历史中而不再前行,那是极为可悲的。
我不拒绝鲜花和红地毯。但是,真诚地说,我绝不可能在这种过分戏剧化的生活中长期满足。我渴望重新投入一种沉重。 只有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人才会活得更为充实。
这就是生活。你既然选择了一条艰难的道路,就得舍弃人世间的许多美好。
人,不仅要战胜失败,而且还要超越胜利。 作家的劳动绝不仅是为了取悦于当代,而更重要的是给历史一个深厚的交待。劳动自身就是人生的目标。
最伟大的作家常沉浸于创造和劳动。劳动自身就是人生的目标。只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人才有可能成就某种事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