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都知道写作是语文学习和考试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都知道写日记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然而:
你的孩子愿意写日记吗?
爱写吗?
会写吗?
为了培养儿子的写作能力,我也计划让他写日记。
但是,我知道他肯定不爱写,因为小时候的我也不爱写——就是咱们当家长的,都知道写日记的好处,又有几个愿意写的?费劲的事儿谁都不爱干啊!
孩子不爱干,那怎么办?
三个选择:
1.直接放弃,绝不勉强。
实施难度:0
效果:
随着学习的深入,孩子学习的难度将会越来越大,学习的意愿将会越来越低。遇到困难就想放弃,无法克服任何困难,对自己信心不足。
2.强行压制,必须完成。
实施难度:10
效果:
可能会经过一段时间的痛苦,提升写作能力,顺利地走上写作之路。也可能会写作能力没有丝毫变化,学习的热情被打压损耗,什么都不爱学。
性格上要么叛逆,要么怯懦,没有主见。
3.巧妙设计,慢慢引导。
实施难度:10
效果:
从不爱到喜爱,逐渐提高写日记的兴趣,写作的能力也会逐渐提高,不过需要过程,这个过程也许会很长。
明白遇到困难要想办法克服的道理,学习解决困难的方法和思路。
二
我选择的是第3种,我的“计策”是小心谨慎,缓步慢行。千万不要因为方法不合适,上来就一竿子把孩子的热情打死了,这样下去就更难了。
具体做法:
第一步,每天记录素材。
第二步,自学如何写日记。
第三步,遇到有感觉的事情,指导完成。
第四步,量身打造指导课。
三
从记录素材开始,是为了培养孩子平时体味生活、留心观察的习惯。
对于写日记来说,孩子的一大困难是没有素材,写作文也是一样。
比如:三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习作是写人,基本要求是通过写一件事,凸显出这个人的特点。
我在辅导儿子的时候,问他写谁,他说写一个同学xxx,我问他特点是什么,他说是爱帮助同学,我问他你写什么事情,能看出他爱帮助同学?他想了半天,说不出来,又改口说,那我还是写他学习好吧。
这说明什么?孩子平时没有留心过,所以到了要写的时候,找不到有代表性的事例,更别提下笔写。
根据我的经验,在写作上,即使是有深刻印象的事情,满肚子的话,也不一定能写出来,更别说没什么印象的事了,那无疑等于闭门造车。
所以我的第一步是让孩子每天记素材。
考虑到人都有惰性,我把难度调到最低,只要求孩子每天记录素材,一句话写清楚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但要每天都记。
不要小看每天一句话记素材,要知道:
第一,孩子能留心观察,就表示他不是浑浑噩噩;
第二,有自己的喜好,就是有自己的思考;
第三,能写清楚一句话,能包涵四要素,是写好作文的开始。
实施了一段时间,虽然孩子自己一般是想不起来这项任务的,需要我提醒才能完成。但是的确能注意留心生活了,初步有了这方面的意识,不会再像以前那样一问三不知。
四
自学如何写日记,是通过读一本书实现的,这本书是《我今天写什么日记》。
具体操作:
我先告诉孩子,要准备写日记了。写之前,先看看这本书,学习怎么写日记,每天看x篇,看完之后就开始写。
我会和你一起读这本书,写日记的时候我会辅导你。
孩子一听:
1.现在只是看书,要过几天(大约5-7天)才开始写呢,
2.先看书,学习别人怎么写
3.写的时候,妈妈还会指导我,
嗯,还好,没那么难,这个“条件”不算苛刻,好吧!
家里只有一本书,我也没有电子版,又要带二宝,所以要抢时间读。
每次读完我都会把书还给他,顺便说一下读到哪儿了,这样一比,读的劲头就有了,速度也不慢。
五
挑有感觉的事情,指导完成。
孩子写作文的另一个难点是,不会组织语言,聊天的时候滔滔不绝,一下笔就不知道怎么写了。所以真的是一句一句的教。
我发现:如果孩子对这件事没什么感觉(他们的感觉和咱们大人的并不一样),辅导起来比较麻烦,如果这件事是孩子比较有感觉的,辅导的时候事半功倍。
有一天吃饭的时候,孩子忽然说要吃煎饼,但他不记得名字了,说是一种饼。我妈问哪种饼,他就连说带比划,把我们都逗乐了。
“原来是煎饼啊!”还夸他说得清楚演得像。
我抓住这个时机,告诉他:把你说的写下来,就是一篇很好的日记。
你刚才说煎饼怎么做的?
先……再……然后……
对,就这么写。
第二天他写了出来:
1.25 星期三 天气:大雪纷飞
由于这几天我的食欲不好,姥姥姥爷总是变着花样儿给我做好吃的。昨天晚上,我吃了烤鸭饼,突然想起了另一种以前吃过的食品,于是就跟姥姥说。
“我忘了它叫什么名字了,不过我记得它是怎么做的。”“那你就说说吧!”于是我一边说一边比划。
“首先,用水和面兑成糊糊。然后,舀一勺糊糊放进电饼铛里,用那个T字形的工具画成一个实心的圆圈,把洞补实,最后,等1、2分钟,快速地拿出来放在一个盘子里,因为刚做好的饼很烫。”
姥姥听完,说:“这是煎饼,我明天给你做。”我高兴极了,一直期盼着这天的到来。
今天终于来了,马上我就能吃到煎饼了。姥姥在厨房里忙活,闻着那股香味,我馋得口水都快要流出来了。晚上我肯定会美美地大吃二喝,直到吃饱喝足为止。
(本文仅为举例,并不完美)
看到最后那句,我笑出了声,多么有生活,又多么有童趣啊!
如果说,写作文还要考虑立意和主题,那么,写日记在这方面就灵活得多。
六
第四步,量身打造指导课。
这个有点儿复杂了。
我家孩子最喜欢恐龙,我就总琢磨:光这么傻玩积木也不行啊!怎么引导他从玩恐龙到“学”恐龙呢?
我设计了一个系列课程:
1.任选3种恐龙,练习外貌描写。
2.任选3个片段,练习动作描写。
3.发挥想象,写3个故事。
每个环节的3次,第一次我详细指导,第二次我粗略指导,第三次独立完成。目前已经完成了前2个环节。
果然不出我所料,这个设想我一告诉孩子,他就高兴得不得了,一跳三尺高。连声答应着“好啊好啊!”似乎这个系列不是学习,就是玩——你看,设计一个符合孩子兴趣的课程,孩子的兴致多高啊。
为了引导孩子写日记,我真是绞尽脑汁:
要考虑到他的兴趣,吸引他积极参与,而不是消极怠工;
要提前准备,自己怎么指导要心理有数;
要陪着他观察、说,反复说,说好了才能写好;
指导动作描写还要跟他一起演,一边演一边说。
尤其是,说的都是各种恐龙,是孩子最喜欢的,但是我却一无所知,每次说的时候,我都记不住它们的名字。孩子兴高采烈,我其实昏昏沉沉,痛苦不堪(不感兴趣的事,就是这么痛苦)。
不过看到他全心全意地投入,写出一篇还算有点儿模样的文字,我就觉得我的努力没有白费。
小 结
其实不管做什么,都离不开大量的练习,写日记(写作文)也不例外。
我们的努力,是希望帮助孩子把练习的过程变得有趣一些,这样他们的体验就更好一些,练习的意愿也就会更强一些,达到的效果也就更好一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