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结束字幕刚一弹出,只见几个人就迫不及待冲出影厅,也难怪,140分钟,可不都快给憋坏了吗?
“米叔好酷呀”“140分钟吗,我怎么感觉没那么长时间?”“一会笑一会哭,都快把我弄成神经病了”“好长时间没看过这么触动人心的电影了”“你发现没,这个电影很多细节都很讲究的”……
从影厅到洗手间,从洗手间到电梯口,旁边一直有人在议论这部电影,语气中带着一种久违的欣喜和感动,我默默地听着,却止不住的一阵鼻酸。
《摔跤吧!爸爸》,无论从叙事结构,还是从画面镜头,或是从演员演绎,都充分证明它的口碑炸裂是有原因的。但让我感动的,不是这些,而是他们对于艺术的尊重与敬畏。
52岁的阿米尔·汗在影片中要饰演19岁、29岁和55岁三个人生阶段,拍摄中他先完成19岁的戏份,然后疯狂增重到194斤,体脂高达37%,甚至连穿袜子都很难完成,然后再拍29岁的戏份,为此他又花了5个月,疯狂瘦身50斤,体脂回到9.6%。
增肥
减重
很多“聪明人”,觉得阿米尔·汗大可不必这么做,现在技术这么高超,在电影里让一个人变胖岂不是分分钟的事,你知道阿米尔是怎么回答的吗?他说:靠特技制造的肥胖身形也许视觉上可以以假乱真,但我想真实体验一遍人在发胖时的状态,这更加能帮助我进入角色的感觉。
不仅阿米尔,参与电影的所有演员及幕后人员,都为此付出了我们不曾想象的辛苦,为了影片一分钟的镜头,饰演阿米尔大女儿吉塔的演员法缇玛·萨那·纱卡为此苦练九个月,中途一度骨折。
没有替身,我们却看到了专业摔跤运动员的水平。这种对艺术的极高追求,让我国那些动不动就用替身,动不动就甩手耍大牌的明星情何以堪!
但是如果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小鲜肉身上,这是不公平的。导演没有喊卡,是导演默许他们可以这么做的,那是导演的错吗?导演当然有错。他为了票房,选择背弃自己的理念,选择人气更高的小鲜肉,他其实心里清楚这些所谓的明星根本不会演戏,但是在票房面前,他屈服了。
纵观中国的影视现状,同质,肤浅,怪诞,我们把责任推给小鲜肉,推给导演,推给制片人,没错,他们都有责任,但是同时他们又是身不由己的,特别是导演。每一个导演可能心中都有一个伟大而深沉的电影梦,是无关特效,无关人气,无关票房的,但是现实却是那么残酷,在当下的中国,那简直就是一个天方夜谭。
不管是制作一部电影,一部电视剧,还是一档节目,首先考虑的就是能不能卖钱,我国影视现状就是如此,这不是某一个人的错,也不是某一类人的责任,所有中国人都要为此负责,如果非要说谁的责任更大一点,是观众,因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迎合观众。
不仅影视圈,几乎整个艺术领域都是腐朽的,我感到很难过。
一个明星,把自己的生活琐事记录下来,出了一本书,没过几天,他的名字就出现在了中国青年作家排行榜上。小鲜肉的日记都可以成为百万畅销书,作家还有什么门槛可言?
现在什么样的作家最受宠?同志,穿越,玄幻……
我很怀念鲁迅,巴金,林语堂,沈从文;我很怀念冰心,丁玲,谢冰莹,张爱玲……
看过《摔跤吧!爸爸》后,我的心情真的很沉重,看看人家的电影,再看看我们自己的电影,除了爱情还是爱情,除了特效还是特效,一档毫无质量可言的综艺都能做个大电影来圈钱,可悲!
但是又有什么办法呢?我只是一个穷屌丝,我能改变什么吗?“我们这样做,是不是不太合适?”工作中,我提着胆儿跟领导说,“没关系,我们做的就是面子工程,内容无所谓……”我能怎么办?我太较真儿,背地里很多人都说我傻,说的次数多了,我都怀疑,我是不是真的挺傻的?
我一个人在这黯然神伤,还要被人诟病矫情,抬头望着窗外枝头的那只麻雀,我挺羡慕它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