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人的世界里,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沟通中的两个人会因为一个问题或者一件事情争的面红耳赤,谁也说服不了谁,双方僵持不下。
特别是夫妻之间,亲密关系里,比如有的明星说,夫妻俩吵架了怎么办?如果男方说,那肯定是我先道歉,我们听到的人很多都会表示很羡慕。
甚至还有个段子:老婆永远都是对的;如果老婆错了,请按照第一条执行。
每每看到这样的文字,都羡慕的不得了。可是再和谐的亲密关系,总会有那么几次都会吵的想离婚。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说其中一方能跳脱出来,换个角度考虑问题,主动给个台阶,那另外一方往往会就坡下驴,情绪也会缓和很多。
在《亲密关系》一书中讲到,如果夫妻之间,吵架的时候,非常生气的时候,如果有一方跳出问题,站在爱的角度去看,此时如果是爱他的,我会怎么做?也许是做一顿他爱吃的饭,也许仅仅只是拥抱一下,另外一方的关系就会缓和,因为对方也感受到了爱。
所以在双方矛盾激化的时候,吵架的时候,不防给对方一个台阶下吧,让矛盾幻化于无形,对你来说并不会吃亏哦。这也是维持亲密关系很有效的一种办法。
而在家庭关系中,不仅仅有夫妻关系,还有亲子关系,所以亲子关系中也更需要给孩子一个台阶下。
很多的育儿专家都会提到说,在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父母要蹲下来,平视他的眼光,让他觉得是平等沟通,但是实际做到的会有多少呢?作为成人,是否愿意放下身段,放下架子,愿意和孩子平等的沟通?其实仔细想想,想要做到并不容易。特别是当孩子无理发脾气的时候,特别不讲理的时候,但是在我们特别生气的时候,需要尽可能让自己不被孩子的情绪带走,需要情绪稳定,这个时候如果可以换个角度,先给孩子一个台阶,看看孩子的反应会如何呢?
在一个周五的晚上,孩子如约在收看完动画片的时间后,妈妈提醒他需要关掉动画片,看动画片的时间到了之后,孩子开始有脾气,不能很好的履行约定。妈妈一再的坚持下,虽然极不情愿的要关掉电脑,但是脾气也开始上来,开始大哭。此时的妈妈站在他的旁边,在他能感觉到妈妈存在的距离,让他哭完。
然后主动走过去,伸手表示想要抱抱他。一般孩子都会愿意回应,抱着他,等他情绪稳定的时候,再解决问题。这样大多数时候,一场矛盾就会化为无形。而很多的时候,在剑拔弩张的节点上,很多的大人也会管不住自己的嘴,可能会火上浇油说出更多伤害人的话。
而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随他慢慢长大的还有他的自尊心,所以很多我们不小心说的话,不经意间的话语,或许也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心,让他觉得下不了台。如果孩子又不懂得如何处理的话,就会采取钻牛角尖儿的方式处理矛盾。这样会导致孩子看问题会很偏激,形成恶性循环。
而反过来,如果我们先给孩子一个台阶下,尽力去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反而容易让孩子想清楚整件事情的过程,不再钻牛角尖,这样他就会想到用正确的办法解决事情,这样就会形成良性循环。
那这个给台阶,如何给呢?当然也不是无原则的道歉,这个台阶也要给的有理有节,最好是能让孩子能从中反省,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也许嘴上不说,但是他会以行动来表明想要做的决心。
就如同本文中的这个孩子,在和妈妈沟通清楚,只是想把那一集看完再关掉。就会说出他心里的话,真诚和父母沟通。这样就是达到了最好的沟通效果。而父母也给了孩子一个亲身示范,在有矛盾的时候,如何处理矛盾比较好,能够更好的解决矛盾。这就是行胜于言最好的办法。
孩子的自尊心最终会成长为孩子的自信心,这样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也保护了孩子的自信心。夫妻双方沟通中,往往彼此都心知肚明错在哪里,如果得理的一方会有强势的资本。而在与孩子的沟通过程中,父母知道错在孩子,还要控制情绪,给孩子台阶下。这个时候如果打孩子的话,也可以让孩子屈服,但是解决的都是表面的问题,而深层次的原因往往都没有解决慢慢累积,最终总会有一天会爆发。
孩子是最好的老师。在孩子的纯真面前,我们唯有尊重,尊重孩子本身,保护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找到一个健康的方式疏解自己无从表达的情绪,才是值得我们放在心上的事情。如此说来,给孩子个台阶下,又算得了什么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