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6991647/703a36aef36bdedf.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6991647/a72d4cae47bb1909.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6991647/0db28b6ed47753e7.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6991647/5f72646fbb1c55c2.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6991647/abd83b04ef792860.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6991647/3474d0aa19b3a485.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6991647/e13f22db772d6034.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6991647/e6275c94df601add.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6991647/183b563f33b5ce4b.jpg)
从10月14号开始,我的“一个人的行走”其实已经变成了两个人的行走。之所以还是釆用此名是因为重音由“一个”转移到“行走”上面。不管是一个人或是几个人,我们都在不断地行走着。
10月15日晚,我从前在沈阳华新国际学校任生物老师的李丹梅请我吃饭,陡然一见,我们居然就像二十三年前没有分开过一样!她远远地向我张开双臂,我也双臂张开,一下子紧紧拥抱在一起。然后互相打量,互相说:“没变,没变,真的没变!”其实,人怎么会二十多年不变。但我们说的“没变”也是发自内心的真心话。我強烈地感觉,就像一张断开了许多年的画,一但重新拼上,就没有一丝断过的痕迹。这种情况,也不是经常都有的。这得益于两点,一是从前我俩心灵的契合程度,二是我们相对变化缓慢的外貌。
第二天,即10月16号本是我十分期待的一天,因为当天晚上我们要去听一场音乐会。那场音乐会是由十大小提琴家之一的刘霄演奏,在宣传上突出了著名的乐曲《梁祝》。但是,这场音乐会却让我十分失望。不得不说,重庆的大剧院不管从建筑的外观、内观以及演奏厅的音响效果上,都比上海的㨗豹音乐演奏厅不知强多少倍!重庆大剧院外形有点像悉尼歌剧院,内部装潢气派、有艺术品味,演奏厅有多个。最大的一个演奏厅气势恢弘,音响效果极佳。我在那里听过许多音乐会,大约在2012年听过傅聪的钢琴演奏,我坐在楼座的很后面,但音响效果仍然非常好。㨗豹音乐厅首先是名字不好,像汽车广告;演奏厅虽然是环形的,但音响效果并不佳,而且厅内是木头的色调,显得十分朴素,没有一点气派,更勿谈多少艺术性,最主要的还是音响效果不佳。刘霄的演奏一点不打动我,尤其是他奏的《梁祝》,让人失望之极:开场我就听他拉得浮躁,更可笑的是,他拉的《梁祝》,刚拉了开头,然后就拉结尾,中间全部省略!他拉此曲还不如不拉,更配不上将此曲作为这场音乐会的主旋律宣传!哎,不知他们怎么想的哟!刘霄的技巧还是很不错的,有两个外国曲子拉得还可以。但是,没有哪场音乐会让我觉得像这场“背景音乐会”,我只想快点散场!
17号是我在海南山海渡假村我认识的同年同月生的好友杨晓敏请我在上海很有名的新利查西餐厅用餐。我比晓敏大十来天,所以她叫我明琼姐,我叫她晓敏妹。跟别人提到她就叫她杨芭蕾,因为晓敏曾是上海芭蕾舞团的独舞,是几个有名的跳《白毛女》的喜儿一角之一。芭蕾妹妹六、七十年代随团去过许多国家访问演出,还受到过毛主席周总理的若干次接见。这些,都是我们只能在梦中或许梦到的情景!芭蕾妹妹退休后又风风火火的创办了一个《小天鹅芭蕾舞蹈团》,为芭蕾艺术培养了无数的人才并在内地和香港四处演出,满载盛誉、成果累累。晓敏妹万分低调朴实,对人关心备至,极富同情心。我们的友谊就是她见我一个人孤独,于是天天上午与我去海边锻练开始的。她上午把老公扔在一边来陪我,三个多月天天如此!我前面有两次在上海坐邮轮去南韩和日本旅游,她都在上海有名的餐厅预订飯菜招待我和我同行的伙伴。这次她心脏病发作厉害,仍带着病弱之身,“舍命陪君子”,好歹完成二人相见一面的宿愿。我感激她心疼她啊!愿她早日康复啊!
见后晓敏我和爱薇打车去上海美术馆。那些用油画展示的上海开阜(1834年)及十里洋场初始及发展的情景十分触动我。我站在画前,感叹一百多两百年的光阴飞逝而过,过去和现在的生活场景巳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在我们之后的一百年,又会发生些什么变化呢?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必然是一种加速度的变化!而且,恐怕不完全发生在我们现在所处的维度了。
五、六、七、八十年代知名画家靳尚谊的画展正在美术馆举行。靳尚谊是一位写实派画家,是著名艺术大师徐悲鸿的弟子。他的画的确功底扎实,有张毛主席的画像很不错,还有两张让我感叹的,一张是描绘上海市景的水彩画,但完全是油画的效果,甚至还有照片的感觉。另一张是入口的一幅大型油画,上面画着清末民初的四位老人,那形象与表情让人感叹万千,五味杂陈!
《一个人的行走》至此虽然所见所闻万分有限,但毕竟也触碰到一些东西。在下一篇,我会重新回到此行的主题:汾阳路上风景,上海的“老克勒”,我们见到他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