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开口说话或著文章时,在一定程度上表达的并不是我们内心纯粹的思想。
文/星畔
你是否会存在这样的烦恼:有时当你向朋友苦心诉说某件事情,或者描述你内心的感觉,即便对方是你十分要好的朋友,他们也会表现出费解,而不是与你的思想产生共振。
我想,这是我们共存的烦恼,可以说每一个交朋友的人都有过这样的烦恼,这不是我们表达能力或是对方的理解能力存在问题,而是碍于语言表达的有限性,有时候话语并不能完全印证我们的思想。我会在很多时候发现一旦言语出口我便自我否定了自己说的话,这正印证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老子的《道德经》有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我在前几篇文章就谈及了这个问题,我最近也在反复思考这个问题,这应该成为我们应该认真反思思考的重要事物。老子自己也澄清了自己的“道”也不过是“强名曰道”,只是将这些感悟加以一个名词罢了,以方便快速引用表达。在上政治思想史课程时,老师曾对我们说过这样一个观点:“也许老子在写完《道德经》时,发现所著非所悟,所以才在开篇加上了那句话。”
最近总是感觉有一个心结,不知道是什么,也不知是从何时而起,也许待它化解,我就会豁然开朗。
言非所感,所以不必要的话大可以不必说,多留给自己体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