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模式是界面中有形的构件,目的是让用户能够完成某种行为,或者激励用户完成某种行为。在设计过程的开始阶段就阐明模式的目的,能避免在产品发展过程中做重复性的工作。
模式演变,行为不变
模式的执行、内容、交互方式和显示效果可能会变,但它们所鼓励的核心行为保持相对稳定,这是植根于产品目的及其工作原理的。牢记模式的目的有助于了解设计体系的运转方式,防止设计体系在发展过程中的碎片化。
定义功能性模式
创建模式映射
要让模式能够适用更多的场景,可以试着将一些核心模块映射到用户轨迹的各个部分。想想每个部分的作用及其鼓励的行为,放眼全局,了解系统各个部分以及它们是如何相互协作的。
模式可以理解为具有相同目的的多个系列。
打造界面清单
把产品中的界面进行分类整理,打印或者粘贴到PPT中。在梳理过程中能够发现哪些模式是重复的,并发现问题。
为了保持最佳效果,应该定期维护界面清单。
将模式视为操作
要理解一个模式的目的,需要关注它的作用是什么,而不是你认为它是什么。试着找到最能描述其行为的操作,用动词而非名词描述模式,有助于扩展模式的潜在用途。
描绘模式的内容结构
要对模式的工作方式达到共识,请描绘其结构:让模块能够有效运行的核心内容。
按某个维度排列模式
将相似的模式按照某个维度排列在一起,有助于确保对它们的使用是恰当的,也有助于防止不必要地重复创建模块。
将内容视为假设
我们希望设计是内容优先的,同时又希望建立足以适应任何类型内容的模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种方法是不一定从内容开始,而是从目的开始,这样便不会将内容视为已知的资源,而是视为一种假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