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笔记:国际经济学(二)

读书笔记:国际经济学(二)

作者: 爱乐事的小妖 | 来源:发表于2017-06-25 11:52 被阅读0次

    第2章:世界贸易概览

    1. 决定谁和谁贸易的因素:1)两国的GDP;2)两国之间的距离。

    2. 引力模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两个国家间的贸易与两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成正比,与两国间的距离成反比。

    3. 引力模型应用反例:1)文化的亲和性(如数百万美国人是爱尔兰移民的后裔);2)地理位置和运输成本(如荷兰和比利时都位于欧洲最长的河流莱茵河的出口处)。

    4. 贸易障碍:距离(两国距离每增加1%,则两国的贸易量要降低0.7-1%)、壁垒(有效的贸易协定)和疆界(相对独立的国家货币)。

    5. 正在演变的世界贸易模式:1)距离对国际贸易产生的负面影响已经变弱,运输和通信的进步使地球变小;2)政治的力量可以超过技术进步的作用;3)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国家间主要相互交换工业制成品;4)第三世界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崛起;5)新的贸易形式:服务外包。

    第3章: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1. 机会成本:生产一定数量A的资源所能生产的B的数量。

    2. 国际贸易能够增加世界产出的原因:它允许每个国家专业化生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3. 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种产品的机会成本,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具有比较优势。

    4. 李嘉图模型:国际劳动生产率的不同是国际贸易的唯一决定因素。

    5. 生产可能性边界:一个国家能够生产的不同产品组合。

    6. 在一个竞争的经济中,供给取决于生产者为实现收益最大化所作出的努力。

    7. 当一个国家A的相对价格高于它的机会成本时,该国就专门生产A;当A的相对价格低于它的机会成本时,该国就专门生产B。

    8. 在没有国际贸易时,产品的相对价格等于它们的相对单位产品劳动收入。

    9. 绝对优势:当一个国家能够以少于其他国家的劳动投入生产出同样单位的商品时,我们说该国在生产这种商品上具有绝对优势。

    10. 单凭绝对优势是无法确定贸易模式的。在国际贸易研究中,最重要的错误根源之一就是混淆了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

    11. 国际贸易中的商品价格,与其他商品一样,是由供给和需求决定的。一种贸易产品对另一种贸易产品的相对价格停留在贸易两国的相对价格之间。

    12. 论证贸易所得的方法:1)将贸易看作一种间接的生产方式;2)研究贸易如何影响两国的消费可能性。

    13. 一国工人的相对工资是指该国工人每小时的工资与外国工人每小时工资的比值。

    14. 当本国与外国的工资率之比上升时,对本国劳动的相对派生需求就会减少。原因:1)由于本国劳动相对于外国劳动的价格升高,本国所生产的产品的价格也会相对更贵,世界市场对这些产品的需求就会减少;2)本国的工资上升后,本国生产的产品种类就会减少,外国生产的产品种类就会增多,这进一步减少了对本国劳动的需求。

    15. 在实际的国际经济中,专业化分工不会过分极端。原因:1)生产中多种要素的存在会减弱专业化分工的趋势;2)国家要针对外来竞争保护民族产业;3)由于产品和服务的运输费用昂贵,使得一些国家不得不在某些产业部门实行自给自足。

    16. 李嘉图模型的局限性:1)简单的李嘉图模型预测了极端的专业化分工,而这种专业化分工在现实世界中根本不存在;2)李嘉图模型忽略了国际贸易对国内收入分配的影响;3)李嘉图模型忽略了各国资源的不同也是贸易产生的一个原因;4)李嘉图模型忽视了规模经济也可能是国际贸易的起因,这使它无法解释明显相似的国家之间大量的贸易往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国际经济学(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kolc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