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历的年底,年关渐近,一种归家的氛围愈加浓烈。春运早已开始,不少游离于他乡的游子都陆续开始返乡:平日里厂房门口的那些摊贩们都收摊走了,厂外为数不多的几家小餐馆也逐一关门了,就连我们每天上班路上途径的一个早餐店也关门了,她们都开始回家了。
由我们厂下发的文件显示,我厂将于22日正式放假。而此前几天早上,我们连早餐都没得吃,就这样饿着肚子赶去上班。有时就在头一天晚上下班回来的时候,在商铺买上两个面包,作为第二天的早餐,如此勉强地过着。
大半个月前就一直在抢回家的车票,可一直没买上,后来又不得不选择中转方案:永康南——金华南——南昌西——泰和,总算买到了21号的票,这过程真可谓一波三折。
在与母亲的通话中获悉,父亲和哥哥在前两天都先后到家了,我也差不多该回去了。昨天夜里,我开始在收拾自己的行李,准备着今天的归程。早上出门时感觉极冷,手指被冻得僵木。一个行李箱,一个背包,手提一笔记本电脑,和同伴们一起就此踏上了返家的归程。
说来就这么巧,我的手机卡在今天突然就没用了。从南昌西之后的途程,我一个人,没网络,没信号,打不出电话也接不到电话,也不知道时间。当日常习惯的甚至依赖的东西在某个瞬间突然毫无征兆地消失,霎时让人感觉手足无措,开始变得慌张起来,尤其孤身在外之时。幸亏还有副眼镜,否则眼前的世界又将变得模糊。对于一个近视者而言,摘下眼镜一切都增添了一份朦胧感,包括各种指示的文字!
一路上连转数趟的车,晚间九点二十左右,终于到达了泰和站。走出站,四周昏暗,此地正在改建。曾经印象中的熟悉转变成了眼前的陌生。原本打算在此附近住宿一晚的,可此刻却一心想着尽快回家。从出站口一出来,一群出租车司机便拥上前来揽生意。最后我坐上了其中的一辆出租车,从泰和火车站到高陂车站。司机想顺路多带几人,开始四处继续拉乘客。等待一阵后,我不耐烦地催促司机赶紧启程。无奈,走这一路的人只有我一个。漆暗的车内,我一人静默地坐在空敞的后座,视线跟随着车灯的方向远望,道路两旁的行道树唰唰地向身后退去,司机师傅时不时地和我搭上几句话……我想起上次回家是三个月前的十一月初,那时由于快要出来实习,于是临时决定回了一趟家。如今我又一次在回家的路上,这感觉甚是亲切。
晚间十点左右,我到达了高陂车站。下车后,发现这附近特别寂静。周边密集的房屋漆黑一片,偶尔楼上残留着一两盏灯。我开始向四周寻觅灯光,我需要帮助。走过一段路,在路旁一个角落处总算见到了一处灯光。走近一看,原来这是一家理发店,里边有两个人正在做着头发。我拖着行李箱走到店门口,然后推开玻璃门走了进去。显然,里边的人对于我这个背着背包突然进来的陌生人感到有些诧异。随后,正在给人洗头的店老板转过身来向我问道:“你是要理发吗?”我向他说明缘由:“老板您好,我想请你帮个忙。我刚刚从外地赶回来,现在到了这里已经很晚了,我手机又打不了电话,我找寻了四周,总算找到这里还有灯火……我想借您手机给家里打个电话,行吗?”老板打量了我一番便爽快地答应了,他从口袋里掏出手机递给我。最终我打通了母亲的电话,告知了她我的情况。她说她之前也给我打过几次电话,可一直打不通,以为我手机没电了。我想叫正在家中的父亲前来接我回家,尽管我知道现在时间已经不早了,外面还这么冷。我家离这里也有段路,以前我曾从这里徒步走回去过一次,用了两个多小时。
我和母亲说定了一个地点,我在那边等候就好。挂断电话后,我向店老板道谢,他和善地说着:“没事,出门在外谁偶尔没有个难处,随手可帮的就帮下……”之后我又拖着行李箱向下坡的红绿灯处走去,周边沉寂的屋舍间响彻着我的脚步声以及行李箱拖过的轱辘声。
我独自伫立在路旁,静静地等候着父亲的前来。在漆黑的夜里,前方不时地亮闪几点光束,我便探着头来观望。一辆又一辆小轿车从我身边路过,一阵光亮过后又恢复成暗沉。我等候了许久的父亲的摩托车没来,最终一辆小汽车在我等待的地方停了下来,随后摇下了车窗,我听见了有人喊了一声我的小名,原来是姑父和哥哥!
原来,母亲深知父亲夜里骑车的不易,于是委托姑父帮忙。在坐进车里的那一刻,我突然感触到家的感觉。
车子一进院门,我透过车窗看见母亲在厨房忙活;待我打开车门下车时,父亲也正好从客厅里走了出来;哥哥帮着把我的行李提回家。母亲知道我还没有吃饭,于是在厨房热了些饭菜,烧了些热水,待我回来刚好享用。
这就是我一直以来挂念的家,它总给人一种无比的舒适感。夜里躺在柔暖的床上,头脑中回顾起这些过程,不由地有一种下笔的冲动,于是便化作成了这些文字。此后,我的脑中又浮现出了几行清晰的文字来:所谓乡愁,对我而言,大多时候只是某种童年的味觉。记忆中的那些口感,在被岁月发酵后往往形成经久回味的芳馥,于只身远游的路上,时时诱发你“不如归去”的念头。
2017年01月21日记
作者:张良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