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当我阅读时,可能只是避难……

当我阅读时,可能只是避难……

作者: 念去去去去 | 来源:发表于2021-10-19 21:16 被阅读0次

前几天跟群里的盆友聊到读书。

小伙伴聊到喜欢的类型,大约是这样: 比如宇宙的演变,人类的进化,社会的发展规律。国家和人,我们习以为常的概念,其实都很了不起。

脑子里“叮”一下!我猜他读的是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问了下,果然如此。

(别问怎么知道,问就是我博览群书,哈哈哈)

好几年前读这本书时,我也对其中观点感到很新鲜,比如说关于想象力的说法。

菩萨不一定存在,人们想象出来的,他千手千眼,无所不在。当工人想偷懒时,又想着举头三尺有神明,又不敢偷懒了。

再比如说,没有人知晓死后会如何,可人们想象出一个死后世界,埃及人忙着修金字塔,佛教徒行善积功德,基督徒祈祷上天堂……

这些存在于心中共同的想象,激发着、联结着人类,于是产生宗教、货币、国家、战争、法律、公司……

比如你拿出一张钱,本质上是一张纸嘛,只有大家都相信它是钱,它才管用。钱也是人想象出来了,然后我们又为了想象出来的东西,挤破头找工作,拼命加班……好像有点好笑。为了在人类社会生活下去,又必须如此。

当时吹着夏日晚风,以为自己获得了新的观点,忍不住跟某人分享。他说,这也不是尤瓦尔·赫拉利的观点,而是借鉴了BLABLABLA。于是,我又对我身边的人产生了巨大的崇拜,这人怎么懂辣么多。

总之,我经历过那个阶段,读了一本书,要跟人话痨,讲了什么。我爹深受其害,散步时居然要听我念叨“当李世民击败了东突厥,才算唐帝国的真正开端”。

(发现我从小有话痨的毛病,小时候居然每天跟我爹讲火影忍者的剧情)

当时美其名曰,“输入”转化为“输出”,这叫知识的“内化”。我也不知道从自媒体那里学了这么多新词,实际上还不是虚荣心作祟,为了表现——我曾经读过某本书。

随着阅读量一点点增长,反倒不像从前那样,动不动某个新奇的观点足够冲击我原本的观念。

当我很容易呗某些观点冲昏头脑,那恰恰说明我的认知所筑成的地基、墙壁不够坚牢。不是书读多了,反而是知道的太少了

后来,心里能容下的东西更多了一些。比如,这个角落可以放着儒家那套“仁者爱人”、“得道多助”,那个角落可以放得下“对民众的压榨程度,某种程度意味着国家的统治力和效率”;这个角落可以放“上帝不掷骰子”,那个角落可以放“薛定谔的猫”……

你的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你的心也不是一间斗兽场,56种观点放进去,只有一种能活着出来,它更像一间间独立的房间。当你心情不好时,打开某一扇门,里头正放着一首钢琴曲。你听了片刻,心情好了一些,仅此而已。

我受到挫折了,会读一会史铁生的散文,会读一会罗韦利写的科普,那些关于时间、空间的,突然觉得宇宙深远,眼前这点小困难算不上什么。

阅读是一件利己的、很自我的事,甚至我都不敢说,这是个好习惯。

你很难说“读书有用”。

相反的,它可能正是无用,像毛姆说的,书籍是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真的猛士,也不太需要什么避难所,而我这样的资质平平、心性怯懦的人,才需要多读点书,避个难,修复下自我。

我还蛮喜欢阅读,囫囵吞枣的,半天翻一两本闲书。为此也花了许多时间,要是问我从中得到了什么?

可能是当我走在世上,遇到一些不平事、无可奈何的事,心里没法自洽时,找一点别人说过的道理、经历过的事,安慰安慰自己。

又或者你路过山间,看到某一朵花,恰巧能叫得出名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当我阅读时,可能只是避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kqzo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