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诗经》学习第277篇《颂 噫嘻》

《诗经》学习第277篇《颂 噫嘻》

作者: 流水王丽霞 | 来源:发表于2023-04-27 08:03 被阅读0次

弘毅乐学书院之学妹读经

《诗经》学习第277篇《颂 噫嘻》

原文阅读

      噫嘻成王,既昭假尔。率时农夫,播厥百谷。骏发尔私,终三十里。亦服尔耕,十千维耦。

译文参考

      成王轻声感叹作祈告,我已招请过先公先王。我将率领这众多农夫,去播种那些百谷杂粮。田官们推动你们的耜,在一终三十里田野上。大力配合你们的耕作,万人耦耕结成五千双。

字词注释

(1)噫嘻:感叹声,“声轻则噫嘻,声重则呜呼”,兼有神圣的意味。成王:周成王。

(2)昭假(gé):犹招请。昭,通“招”;假,通“格”,义为至。尔:语助词。

(3)时:通“是”,此。

(4)骏:通“畯”,田官。

私:一种农具“梠(sì)”的形误。

(5)终:井田制的土地单位之一。每终占地一千平方里,纵横各长约三十一点六里,取整数称三十里。

(6)服:配合。

(7)耦:两人各持一耜并肩共耕。一终千井,一井八家,共八千家,取整数称十千,结对约五千耦。

诗歌赏析

      这是一首反映春天祈谷的诗。诗中叙述了周王祭毕上帝及先公先王后,亲率官、农播种百谷,并通过训示田官来勉励农夫努力耕田,共同劳作的情景。

      此诗的产生时代,历来争议较大,一说是在周成王时期,一说是在周康王时期,这争议主要是因对“成王”和“昭假”的不同理解而造成的。

  全诗八句,分为四、四两层。前四句是周王向臣民庄严宣告自己已招请祈告了上帝先公先王,得到了他们的准许,以举行此藉田亲耕之礼;后四句则直接训示田官勉励农夫全面耕作。诗虽短而气魄宏大。

      从第三句起全用对偶,后四句句法尤奇,似乎不对而实为“错综扇面对”,若将其加以调整,便能分明看出:

  骏发尔私,亦服尔耕;

  终三十里,维十千耦。

  则骏和终、亦和维字隔句成对;其它各字,相邻成对。此种对偶法,即使在后世诗歌最发达的唐宋时代,也是既颇少见,又难有如此诗所见之自然。

  需要略加讨论的还有“骏”字。上文由“终”字比勘,“骏”当是名词。又以金文对照,“凡典籍中的‘骏’字,金文均作‘(左田右允)’”(于省吾);“畯,……契文、金文均从田从允,允、夋之异在足之有无,实一字也”(李孝定)。可见诗中“骏”字,实指田唆即农官,为“畯”字之通假无疑。

  总之,《周颂·噫嘻》一诗,既由其具体地反映周初的农业生产和典礼实况,从而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又以其突出的“错综扇面对”的修辞结构技巧,而具有较重要的文学价值。

《噫嘻》学习的反思探讨

籍田礼

        《噫嘻》是对成王籍田有一种诗性描写,此诗赞美成王率众籍田的情景。周王籍田的景象是“十千维耦”或“千耦其耘”,其场面壮大可见一斑。在籍田之前要举行仪式,即祈求上天以获得好的收成,保佑社稷平安。籍田礼的举行既有周王亲自祭祀,也有“侯主侯伯,侯亚侯旅,侯强侯以”陪同参加。礼仪结束之后,才是众多百姓一起耕田。正如白川静所言:“即使这种共耕带有祭祀仪式的特征,也不能说与普遍的生产形态全无关系。”这就说明,籍田可以反映出西周时期的生产形态。

        从政治角度来讲,籍田既有祭祀仪式的特征,还有加强王室或氏族内部交流、实现政治共同体的目的。周王举行礼仪并亲自耕作,一方面带领诸侯大臣一起劳动,在劳作中可增加他们之间的紧密关系,这样有利于政治上的互相帮扶;另一方面也可与民建立起相对温和的统治关系,使百姓更愿意为王室贡献出自己的劳力。这种方式笼络了民心,也与文武周公一直提倡的“敬天保民”思想相吻合。

        籍田礼所体现的依然是西周政治以美学的面貌出场,它既能以感性的活动和仪式寻求理性秩序,又能通过理性秩序回归感性仪式的规范化。也就是说,王室贵族不放过任何机会用礼仪去规范或去教化。这样,关乎社会各阶层利益的社会生产在各个环节才会变得井然有序。

《诗经》学习的背景知识

“大田”劳动形式

        关于西周时王室及公室“大田”上的劳动形式或耕作方式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种不同的说法:

        较为流行的说法是,“大田”耕作是一种大规模的集体耕作。主要根据是:《周颂·载芟》“千耦其耘,徂隰徂畛”;《周颂·噫嘻》“亦服尔耕,十千维耦”。或说“千耦其耘”是两千人同时耕作,“十千维耦”是两万人同时耕作。或说“千耦其耘”是千夫同时耕作,“十千维耦”是万夫同时耕作。两万人或一万人同时耕作,其规模自然是很大的;两千人或一千人同时耕作,其规模自然也是较大的。

        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十千维耦”、“千耦其耘”,是极言许多藉田上耕作者之多,并不是一块藉田上有万人或千人在耕作。而且当时农民过的是个体耕作的经济生活,不可能在藉田上抛弃他们的个体耕作方式,而采取集体耕作方式。在西周根本不可能产生集体耕作制度,尤其不可能产生奴隶集体耕作,因为西周没有那么多的奴隶。

        不加分析、不加区别地把“千耦其耘”、“十千维耦”引为大规模集体耕作的论据,自然不妥。“千耦”或“十千维耦”同时耕作,并不一定就是大规模集体耕作,也有可能是许多农民以家为单位分别在各自的份地上同时进行个体耕作。

      《诗经》里的农事诗篇中,有的是描写西周自由农民、个体农民的劳动和生活,他们大体相当于《周礼·地官》“大司徒”职下的“六乡”农民,按族聚居,以家为单位受田耕作,各家份地相接。春耕、耨耘时节,这大批农民分别在其份地上同时“耦耕”的情景,同样可以用“十千维耦”或“千耦其耘”来形容。因此,要判断“十千维耦”或“千耦其耘”是不是集体耕作,当首先视其所耕土地是否属于王室或公室经营的“藉田”、“大田”。《周颂·噫嘻》无疑是描写王室藉田即大田的耕作。

        其次,我们说“藉田”上集体耕作规模的大小,是就每块藉田上集体耕作的规模而言。《噫嘻》“亦服尔耕,十千维耦”的诗句所形容的,是大批农夫分别在“终三十里”内的多块藉田上同时耕作的情景,并非在一块藉田上即有“十千维耦”。当时,一块藉田不可能有“终三十里”的广阔面积,从而每块藉田也就毋需一万人甚至两万人来耕作。

        把《噫嘻》“十千维耦”解为一万人或两万人在一块藉田上集体耕作,固然不妥。然而,认为西周根本不可能产生集体耕作制度,说藉田上的耕作是个体耕作而不是集体耕作,同样与史实不符。

        “当时农民过的是个体耕作的经济生活”,并不等于当时王室和公室藉田的耕作也是个体耕作。藉田上的耕作采取何种方式,取决于藉田制本身,而不取决于占有份地并在其份地进行个体耕作的农民,不取决于农民是否愿意在藉田上抛弃他们的个体耕作方式。

        这里要附带指出的是,虽然封建农奴制下的农民在其份地上采取的是个体耕作方式,但他们在领主的土地上为领主提供剩余劳动而进行的耕作,并不属于个体耕作。再以罗马尼亚各州在克里木战争后发生政变以前的情况为例来说,那里原来的生产方式是建立在公社所有制的基础上,公社的土地分为公田和私田,私田由公社成员各自耕种,实行个体耕作,而公田则由公社成员共同耕作、集体耕作。

        再说,如前所述,西周王室和公室“藉田”即“大田”的耕作者,并不是过着“个体耕作的经济生活”的个体农民,而是因被征服被俘虏或其他原因而其人身被占有的“庶人”、“隶农”或“徒”;他们被剥夺了生产资料,不占有土地和生产工具;他们不但是奴隶,而且其数量较大。

        农业劳动形式或土地耕作方式,主要取决于土地占有制度和土地经营方式,取决于占有地产的大小和土地耕作单位面积的大小。个体劳动或个体耕作,与小土地占有制和小土地经营相联系。西周王室及公室直接经营的藉田,是“大田”、“甫田”,是榨取直接生产者剩余劳动的大地产、大农场;这样的大地产、大农场,其劳动形式、耕作方式,必然是一种较大规模的共同劳动、集体耕作(或者说协同劳动、协同耕作),而不会是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孤立劳动、个体耕作。

      “许多人在同一生产过程中,或在不同的但互相联系的生产过程中,有计划地一起协同劳动,这种劳动形式叫做协作。”“简单协作的实质始终是行动的同时性。”我们肯定西周王室及公室藉田上的劳动形式属于协作劳动、集体劳动,正是由于有许多劳动者同时集结在同一空间即同一块藉田上,在同一生产过程中有计划地一起协同劳动。《周颂·噫嘻》“噫嘻成王,既昭假尔,率时(是)农夫,播厥百谷”,《小雅·大田》“既种既戒,既备乃事,以我覃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以及《周礼·天官》“甸师掌帅其属而耕耨王藉”等记载,表明了藉田耕作的计划性和同时性。

        历史记载还告诉我们,周王室及公室藉田上的劳动,是一种指挥劳动、监督劳动(这一点,我们将在后面论述)。这种指挥劳动、监督劳动的产生,即是由于藉田上的劳动是一种共同劳动、集体劳动。因为如马克思所指出:“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并执行生产总体的运动。”凡是生产过程具有社会结合过程的形态,而不是表现为独立生产者的孤立劳动的地方,都必然会产生监督劳动和指挥劳动。

        藉田上的共同劳动或集体劳动,自然只是一种简单形态的协作,而不是以分工为基础的复杂形态的协作。其基本特点是:在藉田主人和农官的指挥、监督下,许多农夫在同一块藉田的生产过程中同时做同一种工作。《噫嘻》“率时农夫,播厥百谷”、“亦服尔耕,十千维耦”,《大田》“以我覃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以及《豳风·七月》“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等诗句,便是众多的农夫在藉田上同时做同一种工作(春耕播种)的反映。当然,有时也有简单的分工。《甫田》云:“今适南亩,或耘或耔,黍稷薿薿。”耘,锄草;耔,用土培苗根。“或耘或耔”,是说在同一时间、同一“甫田”即“大田”上,一部分“农人”在锄草,另一部分“农人”在用土培苗根。

      藉田上集体耕作的规模,取决于每块藉田的面积。一般说来,面积较大的藉田,集体耕作的规模较大;面积较小的藉田,集体耕作的规模较小。自然,当时各藉田经营者,实际上并不一定都完全根据各块藉田面积的大小,按比例配备劳动力;即使在各处面积大体相等的藉田上,劳动人手也可能有多有少。《周礼·天官》中的“甸师”,“掌帅其属”而耕耨王室的一处藉田,就有“徒”即

“庶人”“三百人”。三百人同时在一块藉田上共同劳动,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也应当算是大规模的集体劳动了。

参考资料

《中国经济通史·先秦经济卷(中)》,周自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4月

《西周礼乐美学考论》,王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09月

相关文章

  • 诗经·周颂·噫嘻

    噫嘻先秦:佚名噫嘻成王,既昭假尔。率时农夫,播厥百谷。骏发尔私,终三十里。亦服尔耕,十千维耦。 译文及注释 译文 ...

  • 283 小楷抄诗经·周颂·臣工之什·噫嘻

    (以下内容来自百度百科) 周颂·噫嘻 贡献维护者 朝阳山人 《周颂·噫嘻》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

  • 【七绝】浅学《诗经》

    文、图/海煦 西周成王话噫嘻, 东周大夫叹黍离。 兔爰尚忧闻雉怨, 大车槛槛胜今晞。 注释:(一)噫嘻取自《诗经....

  • 诗经抄写364〔周颂·思文·噫嘻〕

    周颂·思文 思文后稷,克配彼天。 立我烝民,莫匪尔极。 贻我来牟,帝命率育, 无此疆尔界。陈常于时夏。 注释译文 ...

  • 《周颂·噫嘻》:三千多年前的一则“头条”

    《周颂·噫嘻》:三千多年前的一则“头条” 噫嘻成王,既昭假尔。率时农夫,播厥百谷。骏发尔私,终三十里。亦服尔耕,十...

  • 《噫嘻》

    噫嘻成王,既昭假尔。 率时农夫,播厥百谷。 骏发尔私,终三十里。 亦服尔耕,十千维耦。 注解:周成王春季祈谷,祭祀...

  • 【七绝】西安.诗经里

    文、图(24幅)/海煦 沣河东岸诗经里, 再现周王叹噫嘻。 三千余年诗首部, 悠悠华夏谱传奇。

  • 读《诗经》277-周颂·臣工之什·噫嘻

    噫嘻成王,既昭假尔。率时农夫,播厥百谷。骏发尔私,终三十里。亦服尔耕,十千维耦。 注释 噫嘻:感叹声,“声轻则噫嘻...

  • 《诗经》278. 周颂•臣工之什•噫[yī]嘻

    《噫嘻》是周王春天祈谷,祭祀上帝,告诫农官的乐歌。 噫嘻成王,既昭假尔。率时农夫,播厥百谷。骏发尔私,终三十里。亦...

  • 读《噫嘻》

    《周颂•噫嘻》这是一首反映周代社会生活的农事诗。全诗一章,一共八句。前四句是周王向臣民庄严宣告自己已招请祈告了上帝...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诗经》学习第277篇《颂 噫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kubj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