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钱政 | 浔阳往事——肖氏家族的九江照相史

钱政 | 浔阳往事——肖氏家族的九江照相史

作者: 冯晓晖 | 来源:发表于2023-02-25 23:59 被阅读0次

说明:“浔阳文史”系列发布老一辈九江文史专家们的文章,为的是使他们的研究成果得以更广泛传播。除修订个别标点,适当添加分段和图片外,编者不对文章做更多修改。为尊重原作者,文章首发于“浔阳叙话”公众号,再由编者的公众号“冯晓晖”转发。

本篇选自2020年出版的浔阳文史参考资料丛书《浔阳逸闻》。

钱政(作者像)

1932 年暑期,五十开外的肖屏阁先生和他的三儿子肖南康从南京来到庐山,花了几个月时间跑遍了庐山各处风景点及鄱阳湖、长江九江段的大孤山(鞋山)、蛤蟆石、小孤山拍摄了大量的风光照片,编辑出版了庐山最早期的一本旅游小册子《庐山指掌》。

书名是当时红遍全国的著名小说家、记者张恨水先生题的字。为什么能请到张恨水先生题书名呢?原来肖屏阁先生二儿子肖欣之(肖家额)与张恨水是同班同学、好友。张经常来肖家玩,所以肖屏阁开口请他这位已是名人的晚辈题个书名,他就爽快地答应下来。

《庐山指掌》一书长 20 公分、宽 12 公分左右,内中配有百余幅黑白照片和大量的文字介绍,共 120 页,是用雪白的“轻磅”纸印刷。此书主编肖屏阁、摄影肖南康,在南京印刷出版,大多在庐山销售。据肖家后人回忆,1946 年他们从在庐山开五金店的金老板家中曾取回寄存在金家的此书中风光照底片。

肖屏阁先生在清朝末年曾先后在赣南、赣北星子县、湖北新堤(今荆州)做过县官。他文学底蕴深厚、自学过中医,略懂英文、日文,作为一位深受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熏陶的知识分子,他目睹和亲身感受官场腐败、恶势力横行而愤然辞职,带领一家老小去南京谋生。

照相技术自 1839 年法国人达盖尔发明底片和显影技术,结合哈谢尔夫发明的定影技术、维丘德发明的印相纸,随后制造出世界第一台照相机。到 20 世纪初叶,随着西方传教士、政客、商人逐渐大量进入中国,“照相”这种极为新奇的技术慢慢传入中国。当时年轻的肖南康对这一新鲜事物极感兴趣,便经常去南京不多的几家照相馆中与店老板,照、洗相师傅混得很熟,自己逐渐就学会了照相的各工序技术。当年来照相的都是一些达官贵人、有钱的人,照相业行情也越来越看好,他和父亲商议后便在南京开了一家宏化照相馆。

当年在南京申请开业时,因“宏化”与“红化”谐音,工商部门以有“赤化”之嫌而拒不同意,后经肖屏阁据理力争、交涉总算同意。

原文配图

抗日战争以前,庐山已成为国民政府“夏都”,同时不少京沪粤宁地的富商大贾,国外宗教、商业人士及政客夏季来庐山避暑,各地游客也一年多一年。在这种商机面前,南京宏化照相馆夏天便在庐山开办分店,当时庐山还有一家湖北人开的杨子照相馆。后肖家见生意不错便关掉南京的店面来九江,在今湓浦路、大中路交叉路口开了宏化照相馆,暑期便在庐山租房开分店。

有一次,蒋介石和宋美龄在便衣陪同下途经牯岭正街的宏化照相馆,见柜窗内摆放有庐山风光放大照片便走到柜窗前驻足观看。机敏而又有商业头脑的肖南康见状立刻用随身的相机拍下这千载难逢的镜头,事后放成大照片摆放在柜窗里大做广告,这一招倒是揽来不少生意。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军队侵占九江,肖家逃难去四川,曾几次开照相馆,但因日本飞机轰炸,照相馆二次被炸得精光而无以维持生计。在频繁的逃难过程中,贫病交加且年事已高的肖屏阁逝世。无奈之中,肖南康率家人返回九江,在四码头重开宏化照相馆谋生。日伪时期在都天巷有家日本人开的照相馆,当时九江市民更愿意到中国人自己开的照相馆照相。日本照相馆老板见自己的生意不如中国人的照相馆,便勾结日本宪兵经常来宏化照相馆捣乱、恐吓,后来干脆勒令宏化照相馆停业,肖家人只好去外地另谋生路。

抗战胜利后,肖家返回九江,1946 年下半年在八角石又开宏化照相馆,暑期则上庐山开分店,主要业务是帮游客拍外照和卖风景照片。历时肖屏阁四儿子肖绵如(肖家讷)和肖家颛的长子肖振声也在店中做事并掌握了照相技术。此时的庐山经常有国民政府要员出席的各种会议和活动,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来庐山的中央社记者、全国各重要媒体记者,没有拍大型团体照的设备,也没有冲洗胶片的条件,所以难免要请照相馆给政府要员参加的会议、活动拍合影。拍这类重要照片,来通知的人事先不告知去何处给什么人拍照,等到了被带去的地方架上拍照的座机就等待拍照的一群人出现。

据肖欣立、肖南康后人回忆,肖南康、肖绵如、肖振声及在中学上学的其他肖家后辈暑期曾拍过那个时代蒋介石参加的大型会议代表合影,曾先后两次在庐山大厦前拍过宋美龄和妇女代表、青年代表合影的照片,给陈立夫参加的会议代表拍过照。有次在庐山教堂去拍照,等要拍照时发现在教堂开会后走出来的是蒋经国,率领的三十余位身着戎装的国民党高级将领。由于人多,站立一排照不下,他们又不敢吱声,蒋经国见状便自己带头坐在草地上并招呼其他人坐的坐、站的站分两排才把相片拍好。有次马歇尔将军上庐山,为保证能拍出高质量相片,肖南康也被叫到小天池跟随全程拍摄。应该说国民党历史档案里在庐山的老照片中有些就出自肖氏家族之手。

有一次,蒋介石侍从室的一名侍卫拿来一卷胶卷交代赶快冲洗明天来取。由于当时的底片对冲洗的温度要求很严,偏偏这次在暗房冲洗这卷胶卷的肖振声不小心使冲洗温度偏高了一些,冲洗出的底片上有不少溶化了的斑点。第一天该侍卫取胶卷时一看这样又气又急,愤怒地把手中一把新式可折叠电筒砸在柜台上面断成两截并大声怒吼道:“这是蒋委员长和美国马歇尔将军昨天在仙人洞游玩、散步时拍的胶卷,你们竟冲成这样!”顿时吓得肖家只敢陪笑脸求他原谅。此事可大可小,为防万一,肖南康、肖绵如赶紧叫不到廿岁的大侄子肖振声下山躲一阵免遭不测,后总算未多加追究,肖家上下才松了口气。

原文配图

1947 年九江宏化照相馆交由肖绵如、王秀玉夫妇打理,肖南康在西门口一家店铺二楼开了“兰心”照相馆。1949 年他与大哥肖果行(肖家毅)的长女肖汉声、钱雨堤夫妇在城外大中路今东风小学斜对面合开兰心照相馆。1950 年肖振声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他下面的堂兄弟也都参加了革命工作。

1951 年兰心照相馆由肖南康独自经营迁到八角石,后改名“新生”照相馆,而肖汉声、钱雨堤则在西门口另开“新艺”照相馆。1956 年肖氏家族的照相馆和九江其他照相馆:惟妙黑白、大众……全行业公私合营。同年新艺照相馆业主钱雨堤因国家需要大批知识分子“归队”充实教育战线,他作为抗战前留学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畜牧兽医系的知识分子,被时任九江市副市长的许杰夫来家动员后,弃商做了九江农校(当时在涂家埠)的早期教员;肖汉声则在 1960 年因家中儿女年幼无人照顾而辞职。肖南康及肖绵如夫妇在照相馆工作到退休,肖振声 1956 年以排职身份从部队转业到湖口,后在湖口县照相馆工作直到 1987 年退休,并留用到 1992 年。

这样从肖屏阁到其长孙肖振声肖氏家族在九江照相业走过了半个多世纪风雨历程,其直、旁系后代再没人在照相业谋生了。

今天,人们只有从九江早期拍的照片下部白边上印有的“宏化”“兰心”“新生”“新艺”店名中还能依稀感觉到肖氏家族在九江照相业中的历史脉动。

读后记:在旅游胜地,干纪念照摄影这行,坐稳了就赚钱。本文篇细节甚多,值得咀嚼。钱老师提到的《庐山指掌》,我至今未曾见过,也是遗憾。

浔阳叙话:记录赣鄱历史,讲述浔城故事,品鉴风俗滋味,漫记百态众生。

相关文章

  • 游浔阳楼:敢笑黄巢不丈夫

    出差去安徽南部,经过九江,在九江转了转。九江又叫江州,也叫浔阳,因为长江的九江段叫浔阳江。山南水北为阳,最初九江的...

  • 1983·秋,长江召唤,我们出发……(游记连载11)

    10月6日:九江·庐山 晨,船泊江西九江码头。九江,简称 “浔”,古称浔阳、柴桑、江州,是一座有着2200多年历史...

  • 楚赣行之三(浔阳楼)

    阿混 浔阳楼,江南十大名楼之一,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浔阳区,紧靠长江之滨。因九江古称浔阳而得...

  • 再向黄山行(4)

    Day4:浔阳楼、九江长江大桥 今天的行程是,上午游浔阳楼和九江长江大桥,下午驱车前往汤口镇(车程330公理),然...

  • 浔阳八景(日更)

    九江 ,过去叫浔阳,今天在九江博物馆 ,知道了浔阳八景,它们是:浪井涛声,古寺钟声,浔江夜月,塔影锁江,濂溪古树,...

  • 九江历史上的今天 · 12月31日 · 浔阳江头浔阳楼

    1989年12月31日,九江浔阳楼建成开放。 地点:浔阳区类别:旅游 浔阳楼 图源:mapio.net 1989年...

  • 浔阳游 其一

    浔阳游 浔阳楼,江南十大名楼之一,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浔阳区,紧靠长江之滨。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

  • 【江西行2】沿着诗人的足迹,踏歌而行

    1 江西行的第二站是九江。 九江,简称"浔",为江西省地级市,古称柴桑、江州、浔阳,是一座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江...

  • 欢迎您到九江

    九江市是江西省下辖的地级市,简称“浔”,古称浔阳、江州、柴桑,是一座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江南名城。 九江地处长江...

  • 春归乔木 || (七)九江盟

    (七)九江盟 浔阳有条江,叫浔阳江。浔阳江有处大码头,渔船、客船、花船等等各式各样的船只在此停靠。 本来,江湖二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钱政 | 浔阳往事——肖氏家族的九江照相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kuql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