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朱在上一篇文章里提到过NVC(非暴力沟通),其中专门谈到了同理心这个心理学名词,相信很多小伙伴都好奇,什么是同理心呢?市面上形形色色的书籍和资料,尤其是那些专业催眠的心理学书籍,把人都看得云里雾里,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同理心呢?
今天,阿朱从一则小故事开始,和大家系统分享一下同理心的概念,顺便揭下那些披着马甲的伪同理心,各位可要睁大眼睛瞧仔细喽!
首先说一下故事背景:
丽丽是一名90后白领,她养了一条贵宾犬,和小狗的感情很好。前两天这只狗因为感冒并发肺炎死了,因为这丽丽很伤心,上班也没有精神。
作为她的同事,你听到这段经历后,准备怎么安慰她?
接下来就是各种做戏啦,城市套路深,我要回农村。
怎么样,看花眼了吧?如果你有过以上的表达方式,恭喜你,掉坑里面了!以上的所有回应都不是有同理心的表现。那么,真正有同理心的回复是怎样的呢?
看到了吗?同理心(Empathy),指的是你对对方表达的情绪深表理解,同时要表达出对这种情绪的认同(一定不是对行为的认同),用公式表达就是:
同理心(Empathy)=理解(Understand)+表达理解/共情(Show your understand)
表达同理心的步骤通常是这样子的:
1)换位思考:带入场景,觉察动机(人的需求层次)
2)事实陈述:描述客观事实、观点、数据等
听上去你经历(看到/遇到/听到)了……
这个过程让你有…….(中性/正向词汇)的想法/感受
3)表达感同身受:如果我是你,我也会产生这样的情绪
怎么样,现在应该了解同理心怎么表达了吗?
最后用罗伯特.弗罗斯特的一首小诗《未走过的路》作为结尾,与各位在自我提升路上的同学分享:
•黄色的树林,前路分成两段,
•可惜我不能兼顾。
•我站立良久,形影孤独,
•远远眺望它们向远处延伸,
•直到转入树林深处。
•岁月流逝,将来的某时某处,
•我会在叹息中想起:
•两条路在林间分开,而我——
•选择了人迹罕至之途,
•从那一刻起,一切差别已成定铸。
网友评论